在东江源头的青山绿水环抱之中,安远县三百山镇中心小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照亮了乡村孩子的求学之路,更成为了连接知识、科学梦想与未来的桥梁。这所小学,在时代的浪潮中勇于创新,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三百山镇中心小学,坐落在风景如画的东江源头三百山脚下,是一所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现代教育理念的乡村小学。学校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守“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的教育初心,致力于为乡村孩子提供与城市孩子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完善,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有爱心的教师队伍,他们不仅在教学上兢兢业业,更在科技教育领域不断探索与创新,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三百山镇中心小学正逐步成为该县乡村科教的领头羊,引领着周边学校共同前行。学校深知,要让乡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科教资源,必须从规划入手,明确科技教育的发展方向。
播种科学梦想的种子
该校制定了科技教育长期发展规划,将科技教育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框架之中,确保科技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为了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学校创新性地推行了“课程+活动”的双轨并进模式。在日常教学中,科学实验、科技制作等实践活动成为孩子们的必修课,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同时,学校还定期举办科技周、创意发明大赛等科技活动,为孩子们提供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
面对乡村科普资源有限的现状,学校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引入了丰富的科普资源。2021年,学校利用县科协的科普器材捐赠资源,建成了专门的科普室,将曾经“看不见、摸不着”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可以动手、可以探索的“实物教材”。此外,学校还邀请县科协的“科普大篷车”进校园,与深圳市少年宫联合举办“东江水深赣情”科普巡展,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拓宽了他们的科学视野。
展现乡村科教实力
该校师生们在各类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累计获得省级奖项13人次、市级19人次、县级83人次。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孩子们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认可。同时,学校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教师,如科学教师欧阳智明,他荣获了“江西省最美科普志愿者”“县乡村骨干教师”等称号。
构建科普教育生态圈
为了增强家庭对科学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学校策划了“家长进校园”活动。每年的9月科技节开放日,家长们走进校园,与孩子们一起做实验、看展览,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这一活动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更让家长们深刻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还组织师生成立了科普志愿队,深入村庄开展节水实验、垃圾分类教育等活动。科普志愿队的成员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村委会广场、田间地头,为村民们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这一行动不仅将科学知识传播到了社区的每个角落,更培养了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用科学建设美好家园
三百山镇中心小学结合当地脐橙、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邀请农技专家走进课堂,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的物产和农业科技知识。这一举措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更培养了他们用科学知识建设家乡的愿望。
学校还组织师生开展环保调研活动,向村民宣传环保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孩子们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这一行动不仅提升了乡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更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在全市“三长”工作推进会上,龚春海校长代表学校分享了科技教育经验,为其他乡村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三百山镇中心小学的成功实践,不仅展示了乡村科教的无限可能,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走进三百山镇中心小学,你能感受到一种不一样的气息:孩子们敢于提问、乐于动手,科学不再是遥远的词汇,而是身边的乐趣。
这种氛围正通过家校联动、校社合作,慢慢渗透到整个乡镇,为乡村振兴贡献着重要力量。
三百山镇中心小学的故事还在继续。未来,这所小学将继续以校为桥,以科技为媒,让科学的光芒照亮更多孩子的童年,照亮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卢金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