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指数官网更新了最新的自然指数排名。国内高校中有许多所大学上榜,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最新自然指数排名中,哈佛大学位居全球高校第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居全球高校第2。根据统计,中国内地高校前10名分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和中山大学。中国内地共有16所高校进入全球前20,27所高校进入前50名。非“双一流”高校中,深圳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西湖大学、扬州大学、青岛大学、江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11所高校表现优异,进入全球高校前200。

自然指数排名是怎么算出来的呢?简单说,就是盯着全球 145 本超厉害的自然科学杂志,看各个高校在这些杂志上发了多少论文。具体用三种方法算贡献:一种是数论文数量,发了多少篇就记多少;一种是按作者人数分摊贡献,比如一篇论文有 5 个作者,每人就占五分之一;还有一种会根据学科调整权重,像天文学这类学科的论文,计算时会有特殊考量。说到底,这个排名就是看高校在好杂志上发论文的能力,以及和其他机构合作搞科研的活跃程度,能大致反映出高校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的实力。

国内高校还有哪些地方能做得更好呢?首先,有些高校虽然发的论文总数不少,但真正特别顶尖的论文占比不高,而且把研究成果变成实际能用的东西的效率也有待提高,得在数量和质量之间找到平衡。其次,部分高校存在学科发展不均衡的情况,有些学科使劲发力,有些学科却被忽视了,应该多在基础学科的原始创新和不同学科交叉融合上花功夫。最后,现在有些高校太看重在杂志上发论文了,评价体系有点单一,其实更应该关注研究成果长远的影响力和实际价值。
那自然指数排名到底能说明学校哪方面强呢?它主要能看出高校在自然科学领域发好论文的能力,以及和别人合作搞科研的水平,是学校基础研究实力的一个直观表现。但这个排名也有不足,比如学校规模大的话,排名容易更靠前,而且它没充分考虑论文质量的细微差别、作者实际做的贡献,还有研究成果转化成实际应用的效果。
所以选学校不能只看这个排名,得结合自己的需求。如果想搞科研,那可以多关注排名和学校的学科优势;如果更看重毕业后找工作,那就要考虑学校的专业实力、在行业内的认可度等。像深圳大学、西湖大学这些不是 “双一流” 的高校,在某些特定领域也做得很不错,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