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废”一个男孩,有多简单?父母只要不停地做这5件事
开心田螺
2025-11-20 11:28:20
0

男孩和女孩天生性格有差异,心理特征也不一样,所以不同性别孩子,养育的方式是不同的。

然而,作为孩子的主要养育者——妈妈,往往更了解女孩的成长,对男孩子的特质了解不够,因此在教育中就很容易走入误区。

如果你希望儿子长大后阳光自信,有主见,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就要记住,千万不要对他做这几件事。

一、不要将儿子养成“暖男”

很多妈妈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会按照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男性来塑造孩子,尤其希望把他塑造成暖男,却不知将儿子培养成“暖男”,对他来说其实是一种毁灭式成长。因为他的成长往往是按照女性思维被塑造,很容易束缚男孩子的天性,让孩子的性格越来越软,甚至“女性化”。

“暖男”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温顺懂事。他们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要听话,要懂事,要多为别人着想。然而在很多人眼里,这样的人不是“暖”,而是好欺负!这对于男性来说,毫无棱角真的是致命伤。

对女性呵护入微,是“暖男”的另一大优点,可怕的是,这种呵护很容易越界。他们的社交边界非常模糊,不懂得分辨轻重远近,他们分不清哪些人可以更亲密,哪些人需要保持正常的社交距离,对每一个人都体贴呵护,很容易出现不必要的误会。

希望男孩成为情绪稳定、情商高、尊重他人,尤其是尊重女性的人,这没有错。但是如果没有把握好尺度,就很容易将孩子变成处处忍让,事事退让,胆小懦弱,没有边界的“暖男”。

二、不要舍不得用孩子

中国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往往很少舍得用男孩。

大部分家庭还是认为家务属于女性,如果一个男孩一天到晚围着家务打转,就太“娘”了,太没出息了。这种观点一定要摒弃。

被处处包办的男孩,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作为生活中的“傻瓜”,他很难照顾好自己,在工作中也很容易成为眼里没活,有困难就躲,没有眼力价,不肯吃苦,喜欢推卸责任的人,特别讨厌。

从小不劳动的男孩,往往容易大男子主义,他们会从不尊重妈妈开始,不尊重女性,即使将来步入婚姻,也会成为甩手掌柜,增加家庭矛盾。

学会舍得“用”孩子,让他们在劳动和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男孩才有机会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人,为未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不要强迫孩子坚强

我们在教育中,往往默认男孩要坚强。一看到男孩掉眼泪,家长就气不打一处来,给孩子扣上“胆小”“懦弱”“没出息”的帽子。这种强迫式地让孩子压抑负面情绪,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

很多被父母强制坚强的孩子,性格暴躁,崇尚暴力,在学校以欺负人为乐,结婚后也容易出现暴力倾向;有的男孩子被过分打压,性格抑郁,情感扭曲,做事极端。

这些孩子情商低,没有共情力,情绪很容易起伏不定。

真正养得好的孩子,敢于坦然表达自己的所有情绪:开心时会放声大笑,委屈时会放声大哭,生气时会直接说 “我不开心,因为你忽略了我”。这是因为家长教会了他 “情绪是正常的,你可以表达出来,我们会理解你”。这样的孩子,不会被负面情绪裹挟,能更好地感知自己的内心,也能更敏锐地理解他人的感受,拥有更强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共情能力,未来在人际关系中也能更和谐。

四、和儿子关系过分亲密

“儿大避母”这句话是一定要重视的。

很多家庭中,因为父亲工作繁忙,就导致妈妈会将更多的情感寄托在儿子身上,这种做法很容易影响他们的性别认同和人际关系发展。

比如有的妈妈会要求儿子像丈夫一样关心自己、照顾自己,甚至在情感上依赖儿子。这种过度的情感依赖会让男孩感到困惑和压力,他们可能会不知道如何处理与母亲之间这种复杂的关系,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可能会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障碍。

还有的妈妈换衣服不避孩子,孩子洗澡任意进出,孩子很大了还在一个房间睡觉。她们认为这是爱孩子的表现,自己的娃有什么好回避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的身体界限模糊了,性界限模糊了,安全意识混乱了,成年后,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即使在结婚后,还任由母亲干涉自己的生活甚至隐私,成为妈宝男。

再亲密的关系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以“为你好”为借口,对孩子的成长指手画脚。越尊重孩子,孩子才会越优秀,才会越自律,甚至和父母的关系越亲密。

五、对孩子处处管制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妈妈带大的男孩,往往运动能力偏差,冒险精神较弱,不敢做的事情特别多。因为他们从小就被要求保持安静,不许打闹 ,在外面玩,不许爬高上低,不许玩泥巴,趴地上。

男孩天生淘气多动,充满活力与好奇心,他们就像一群勇敢的小探险家,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这种探索精神是男孩成长过程中宝贵的财富,它驱动着男孩不断学习新知识、发展新技能。

如果盲目阻拦孩子淘气,会导致孩子的多余精力得不到释放,反而会形成巨大的伤害:性格扭曲,情绪压抑,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要么变得阴郁,要么会极端叛逆,让家里鸡飞狗跳。

养育男孩,既要引导他成长,又要尊重他的节奏;既要传授价值观,又要保留他的个性;既要提供保护,又要给予自由。作为母亲,我们要放下过度的控制、不切实际的期待、过度保护的本能、刻板的情感要求和隐秘的情感依赖,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孩子茁壮成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指向核心素养:构建小学体育与健... 新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培育、关键能力提升成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随着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不断深...
研究生校史讲解团来了! 作为河南师范大学精神传承与文化展示的核心窗口,校史馆是记录学校发展历程、彰显办学底蕴的重要载体,更是...
2026国家公务员面试指导:无... 一、准备阶段 在进行个人陈述阶段之前,考生需要一定时间的准备。可以说,准备阶段的充不充分决定了考生能...
“我的导师被抓走了!”博士生联... 一个谎言大到什么程度?骗过了所有人,几乎都快把自己给骗了!直到被抓走的那一刻,或许才大梦初醒,想起来...
一天沉迷十几个小时,有救了? “最疯狂的时候,一天玩十几个小时是常态。” 冯骏始终记得高中时的一个周末。午饭后,他回到房间,锁上门...
假状元评上真首席:最难唬人的领... 文/九派新闻评论员 文和刀 近日,曾任江苏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的郭某涉嫌学历造假、学术造假、侵占国家科...
(圆创)2025-2026武汉...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
深圳初中生用收费英语APP引争... 近日,有市民通过《问政深圳》平台反映,龙岗区某初中要求学生使用一款收费APP完成英语作业,引发家长对...
违规补课?被谈话13分钟后,高... 那个原本应该休息的周日早晨,17岁的小丽却坐在了教室里。据反映,10月26日这个周日,西安市阎良区武...
66岁,不带孙子,出国留学 “人们好像把退休看作个人发展的终结,觉得你都退休了,还学什么?谁需要你?其实这是在否认个人的价值,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