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联合东城区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东城区教育委员会,组织举办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题交流活动。来自多所大中小学及幼儿园的专家学者及老师代表聚焦“北京加强新时代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理论与实践路径探索”主题,开展实地调研考察和研讨交流。


在东城区景泰小学实地调研考察时,校园文化讲解团学生生动解说“体育荣誉文化长廊”“少年中国说”“非遗文化”等校园文化,学生们现场表演了民族韵律操、啦啦操等特色项目。党总支书记刘松梅、校长孟闪介绍了学校开展铸牢教育相关情况。









(更多图片)

在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阳光礼堂里各位代表热烈讨论交流。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钟志勇,剖析了北京市推进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问题,并从思政课堂教学方面提出对策。北京市东城区大方家回民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黄姝,介绍了大方家回民幼儿园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面做的丰富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效。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课程部主任李露珠,结合中关村三小多年的教育实践,介绍了“艺术+思政”融合育人模式,通过构建“大历史观”叙事框架,并结合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认知达标率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成效。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菁,分享了东城区回民小学在“多元文化”理念、“多彩教育”体系之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相关举措。北京景山学校大队辅导员史劼,阐述了景山学校在工作机制、跨学科和跨学段教学教研中,体现的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活动等方面的突出做法。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党支部书记、中学高级教师、高级校长赵妍菲,讲述了该校在组织管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所做的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工作。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副研究员王筱蕾,则从中国传媒大学预科阶段铸牢教育的角度,分享了经验做法。中国人民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张登浩就以上内容作总结陈述。东城区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彭朝晖主持。

北京市民族宗教委民族一处处长沙海涛出席会议并讲话,就北京加强新时代学校铸牢教育提出三点指导意见:一是学校要牢固树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阵地意识;二是学校开展铸牢宣传教育要加强实践活动与文化浸润,创新教育形式与载体;三是要构建多方参与、资源互补的协同育人体系。要加大对师资力量的培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内容,举办专项研修班,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来源:荟萃56
编辑:钱轶晨
审核:韩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