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育遇上AI,能否解开焦虑与内卷的死结?
开心田螺
2025-01-31 19:44:39
0

作者:于佳卉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人们发现,周围环境变得越来越难以掌控和预判,更多的信息和数据让人眼花缭乱。焦虑,几乎成为一种社会集体的心理特征。

在我们眼前,世界以惊人的速度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人工智能掀起的风暴席卷社会的各个角落,一些巨大且势不可挡的变革正在各行各业发生。

教育,是最先迎接这场变化的行业之一。过去,教育模式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吸收知识。但现在,AI正在重新定义教育的形态与内涵。许多教育工作者纷纷思索:未来的教育是什么样子?我们又该以何种姿态迎接教育的未来?

教育内卷久矣

不久前,李礼在科大讯飞专卖店门口目睹了这样一幕:一位年轻的妈妈正专注地为孩子挑选教育产品,学习机、英语宝、词典笔各种智能设备琳琅满目,她犹豫不决,反复比较。李礼走上前询问,得知这位妈妈的孩子竟然只有一岁半。

教育焦虑如同无形的硝烟,弥漫在这片广袤的土地。单一的教育评价体系、不均衡的教育资源分配,加上艰难的就业环境,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当下压抑的教育环境。

身为科大讯飞高教研究院院长,李礼深知,教育焦虑的根源在于过分的社会竞争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家长们在教育上的疯狂投入,如同陷入一种“囚徒困境”。

科大讯飞高教研究院院长李礼

举例来说,假设每年有1200万考生竞争1000万大学名额,理想中他们每周上课五天,余下时间休息,最终录取1000万。然而,现实每周上课六天,甚至休息日也安排了繁重的作业和课外辅导。结果依旧是录取1000万名额,但他们却更加疲惫。

也是因此,“双减政策”的出台,意在减轻学生负担,遏制课外辅导的泛滥,但现实中课外辅导并未偃旗息鼓,而是转入了“地下”。居民楼里屡禁不止的“小黑班”便是最直接的体现。家长明知增加了孩子的压力,消耗了大量时间和金钱,却只能叹息一句“不然又能怎么办呢?”

久而久之,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都苦教育内卷久矣,期待出现一个新的转机。

AI,危机还是转机?

1956年,在美国汉诺威小镇的达特茅斯学院,“人工智能”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自那时起,人工智能成为一个以数学为基础的科学研究领域,并在之后的60多年里,逐步应用于各行各业。

达特茅斯会议期间合影

它无数次给人们带来惊喜,亦无数次引发人们对未知的恐惧。于教育行业而言,AI是怎样的存在?

有人忧心仲仲,认为AI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已然成了抄作业的偷懒神器。更严重的是,科技的发展挤压了人类的劳动就业空间,未来许多职位都将被AI取代,年轻人的出路愈发狭窄,教育的价值也将被无情消解。

有人满怀希望,认为AI带来的智能学习方式,让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高效、便捷,能真正推动个性化、精准化学习,避免无休止的题海战术。至于就业冲击也无需太担心,就像汽车的出现让马车夫走向没落,但带来了更多的汽车司机,还拉动了钢铁、采矿、玻璃制造等行业的发展,新技术革命必将创造新的岗位。

在李礼眼中,AI对教育的影响要分时期看。短期内人们可能会更加焦虑,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快速适应并熟练运用这种新技术给自身赋能。但从长远来看,AI必将提高教育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

“人工智能可以学习全世界任何语言和文化知识,它是一个超级智能助教的存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够在知识的迷宫里随时随地有个向导。”李礼打趣道:“现在机器都已经学会像人一样思考了,学生还像机器那样学肯定是不对的。”

事实上,已经有学术观点提出,在人工智能的作用下,教育将从传统的师生二元结构演化成师、机、生三元结构。李礼对此颇为认同,在他的设想中,未来老师更像是学习的工程师,AI则是助教学伴,人类老师和AI共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这完全是可以预料的。当然,这也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的老师必须掌握人工智能,能够在教学、教材、教法、考试评价等多个维度应用AI技术。

不愿用、不敢用、不会用的尴尬

在李礼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始终保持着对教育和新技术的敏锐洞察。从中国科学院到科大讯飞、华为阿里,最终回到科大讯飞就职高教研究院。一路走来,他见证了教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在带领团队推动高校智慧化建设的过程中,李礼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首先,用户对AI的期望与技术现实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事实上,当前技术本身尚未完全成熟,但在很多用户眼中,AI大模型无人不谈、无所不能,结果实际应用时却感到无从下手、无章可循。

李礼直言:“目前整个行业师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不足,许多用户没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这限制了AI技术的可达性。”

对此,李礼团队在过去一年做了大量科普培训工作。他提到,近期教育部高教司正在开展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系列师资培训,科大讯飞承接了两期,针对老师进行培训和素养提升。

其次,是AI应用的经济成本与收益平衡问题。用户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算力、搭建模型时,常常质疑其投资是否值得。许多情况下,AI只是锦上添花,在核心教育场景下并非必需品,考核机制也未将其纳入硬性要求。

这些问题导致了AI在高教领域的应用现状:虽然大多数老师对AI的态度是积极的,年轻一代老师更表现出了很大兴趣,但现实中会用AI的老师只是一小波,更多人则处在不愿用、不敢用、不会用的尴尬境地。

李礼表示,“可能未来三到五年内,人工智能将深刻影响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大量AI助手将涌现,但这一过程是一个分区域、分场景、因老师而异的渐进过程。”只有当AI真正成为教育的刚需、高频应用,广泛普及到各个教育环节,AI教育时代才算真正到来。

人人都要学AI、懂AI、用AI

未来的教育是什么样子?虽然尚无清晰的答案,但可以预见的是,教育的质量必然大幅提升,普通人将享受到比以往更优质的教育。

首先从人口出生率的变化来看,未来的教育将面临结构性的转变。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4年全国人口数据,截至2024年年末,全年出生人口954万人,相比上一年的902万人略有回升。然而,此次反弹受到了刺激生育政策和龙年偏好等因素的影响,事实上,自2017年以来出生人口呈现连续下降趋势,2024年与2017年(1723万)相比已经减少了近一半。

近年出生人口数据

这意味着未来入学的人数将大幅减少,在现有教育资源的框架下,竞争压力将得到显著缓解。学校有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上,同时师生比的降低也将使每个孩子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当然,这也引发了另一个思考:也许我们不再需要那么多学校和老师了,未来教育资源将面临重新分配和优化整合。

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廉价且高效的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只要善于提问,AI大模型就能为每个人提供知识解答,这无疑将推动教育的普惠化,抬高教育的底线。

而每个普通人要做的就是学AI、懂AI、用AI。“从了解当前的各种大模型开始,学会使用这些工具,学习人工智能通识课,知晓国家相关政策导向,进一步用AI在各种场景下解决实际问题,借助AI的力量增强自身能力。”李礼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南京留学机构哪个最好 南京留学机构的选择对于计划出国的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申请结果,还影响未来的留学体验。在南京...
苏州公务员面试辅导机构哪家好?... 《苏州公务员面试辅导机构哪家好?多维剖析助你抉择》 考公免费咨询电话:4009810787 在苏州...
重庆一中开学典礼:持续精进 坚... 9月1日,重庆一中举行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重庆一中党委书记唐宏宇在典礼上寄语学生:“坚守持续精进...
山西太原迎泽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展... 近日,为全面推进学校2025年9月教育科研提升年总体部署,围绕 “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提升” 的校园活...
雅安哪里高考冲刺学校好,雅安高... 告别粗心“陷阱”:高中生攻克简单题丢分难题 在高中学习中,不少同学都有这样的困扰:明明会做的简单题...
安庆市外国语学校高中部开设高一... 校园,是充满阳光、欢乐与知识的成长乐园,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校园霸凌、未成年人犯罪、电信诈骗以及毒品等...
是假的!“54岁女研究生”被禁... 近日,社交平台上流传着一则“54岁阿姨考上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的励志故事。 发布该故事的网友称,自己...
家园携手共育,从“心”开始 成... 秋风送爽,银杏渐黄。近日,成都市第三十八幼儿园银杏园区与行知园区围绕“科学协同 双向奔赴”主题,召开...
2025年湖南高考地理背景信息... 2025湖南高考地理试题第17题 试题回顾 2025/8/8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
西安市五环中学开展初一新生入学... 阳光讯(记者 张允铎)初一新生,来自于不同小学,面临着学习内容、学习难度、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的深刻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