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意选牌
2.设置起手牌型
3.全局看
4.防检测防封号
5.可选择起手如(拼三张):金花,顺金,顺子,三同,对子 顺子牛,同花牛,牛九,牛八(麻酱)起手暗 杠, 控制下张牌,快速自摸,防杠防点炮
6.麻酱,金化,跑得快,红黑大战,捕鱼,十三张,龙虎等等更多玩法均可安装使用
7.苹果,安卓系统通用, 支持首款苹果安卓免越狱(全系列)辅助
央视网消息:去年9月,我国自主研发的可重复使用火箭朱雀三号的试验箭在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上取得突破。4月15日,该型火箭所使用的天鹊系列发动机完成第100台下线。
记者来到朱雀三号位于浙江湖州的动力系统研制地,朱雀三号究竟长什么样呢?大家来看,记者身边就是朱雀三号1∶10的等比例模型,通体银白、结构高耸,是不是特别的壮观?那在今年下半年,朱雀三号就将迎来首飞,有望成为我国第一枚可回收运载火箭。
火箭可回收 低成本 能复用
什么叫做火箭的可回收?简单理解,是指火箭在完成既定的卫星发射任务后,能够自己倒车回地球,稳稳地站住,工作人员只需要对它进行简单的维护、保养,就能继续执行下一次的发射任务。因为实际上传统的火箭制造和发射成本是非常高的,如果能够实现火箭可回收以及可重复使用,火箭单次发射的成本将降低约70%。低成本的发射能够让我国更加频繁地部署卫星,比如说像通信、导航等,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未来的某一天,也许就能够实现任何角落的网络全覆盖,开车的导航误差会更小,气象卫星也能对台风的路径预测更加准确。
朱雀三号试车箭完成装配 第100台发动机下线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在浙江嘉兴,朱雀三号的动力试车箭已经完成了整箭装配,正式进入到了地面试验和飞行验证的关键阶段。火箭发射升空其实是离不开强大的动力,也就是它的发动机,发动机是火箭的一颗大心脏,工程师们正在装配的就是朱雀三号同款天鹊系列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15日,支撑朱雀三号首飞任务的大心脏也迎来了一个重要节点,也就是完成了它的第100台下线。这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动力产业迈入了规模化应用阶段,换句话说,这样量产能力能够为进入太空的火箭提供源源不断的心脏,从而提高发射频次,对推动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规模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3D打印技术赋能 零部件生产周期缩短
同时,工程师们也在近些年开始进行3D打印技术的应用探索。大家看,桌面上所摆放的这一些零部件就是用3D打印出来的,有阀门壳体、燃气发生器、法兰导管等。因为传统的制造发动机的过程就像是手工雕刻象牙,需要切割、焊接、打磨几百个零件,故障风险还是比较高的。通过3D打印的方式不仅可以将发动机制作的可靠性提高,还能减少材料浪费,缩短制作周期。据了解,天鹊系列发动机目前已经具备年产100台的能力。以这家工厂为代表,目前,浙江湖州的空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经超过45家了。大力发展空天经济,这里已经站在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