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家精神厚植师德情感
开心田螺
2024-12-25 15:03:02
0

□ 徐志敏

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展现出的一种专业精神和道德追求,不仅是教师个人精神的追求目标,也是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的内在要求。师德情感,通常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职业理想、信念、意志、对学生的关心、对教育工作的敬业精神以及对教育环境的尊重等情感态度。教育家精神为师德情感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而师德情感则是教育家精神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和深化。以教育家精神厚植师德情感,既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也有利于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至诚报国的信念支撑教师的岗位热忱。爱岗敬业是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要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持续保持爱岗敬业的热情,就需要教师博大的情怀与坚决的意志来支撑。一要坚定爱国主义信念。教师只有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始终将国家放在第一位,将报效国家的信念自觉于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真正从自身做起,以自身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进而获得职业崇高感和价值感。二要以坚决的教育意志践行报国之志。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信念一代代传递下去,将培养学生的报国之志作为教育工作的关键使命,敦促自我不断深化对职业的热爱,立志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始终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激励和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理想。

以行为世范的情操树立教师的道德榜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教师把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作为职业道德原则。即,每一个教师都应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崇高的道德追求,为他人、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刻领悟教师职业的育人职责,持续提升个人的道德素质,做到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凭借自身的学识积累、人生阅历及丰富经验,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通过自身崇高的道德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不负时代的重托,为培育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作出应有贡献。

以因材施教的智慧培育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应具备有教无类的职业素养,尽可能根据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差异化评价、精准施教。一要尊重学生个体。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师应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避免“一刀切”的教育方式。二要公正无私。在教育过程中,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不因个人情感而有所偏颇。三要耐心细致。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和教育每一名学生,特别是那些需要更多帮助的学生。于教师而言,就是要不断提升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于点滴处入心、于细微处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以勤学笃行的态度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学习需求越来越多样。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也越来越高。这些变化对教师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应当致力于培养自身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时刻铭记“学无止境”的道理,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职业精神。一方面,紧跟社会需求,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学科知识体系,确保学科知识的先进性和准确性,同时适时掌握并灵活应用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范畴,力求拥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持续提高自身的视野与思想境界。

以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滋养教师的爱生之情。“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读懂学生,教育就会走进学生心灵,教师饱含仁爱之心,教育就能春风化雨。教师应具备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用纯粹无私的爱守护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教师要以生为本,要主动融入学生、贴近学生,真心帮助学生、关爱学生,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知心人、贴心人、热心人。教师要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

用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教师的精神境界可以理解为教师对职业道德与职业情感的认知程度,教师精神境界的高低决定教育教学格局的大小。广大教师应通过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一方面,要具备传承文化的知识素养。教师应深入研究并传承优秀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诚信等美德,并将这些价值观念融入教学活动中去。另一方面,要具有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与较高的文化修养水平。教师应认识到自身作为文化传承者的责任,在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含义,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滋养学生的精神层次,提高学生对真善美的认知水平。

(作者为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本文系江苏省202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情感教育视域下医药类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2023SJYB2036〉研究成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曲阳县文昌小学举办科学实验教学... 11月20日,文昌小学特邀高阳县教体局电化教育和装备技术中心专家宋博阳到校开展“小学科学实验的创新设...
“生生不息”搭平台,“职引未来...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四川省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布局的背景下,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
炎陵县202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 2025年下半年在炎陵县教育局申请并通过教师资格认定的人员,请本人持身份证原件,于2025年11月2...
动不动就哭的孩子,自带3个“突... 如果问家长,孩子的哪种行为,最让家长没耐心,忍无可忍? 不少家长的答案很一致:孩子动不动就哭,你还没...
和墨洛产业园昆田幼儿园教师赴石... 近日,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园际间的交流,聚焦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自主游...
2026年华南师范大学成人高考... 社会成考考生想报名华南师范大学专业建议关注官方报名公众号:考证提升,联系官方报名刘老师咨询详细报考流...
特殊教育学校开启消防安全奇妙日 近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消防安全奇妙日”活动。在一个半小时的沉浸式体...
广西幼师2025年秋季校园招聘... 11月22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青秀校区举办2025年秋季校园招聘双向选择会。广州、深圳、南...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两部教材入... 近期,根据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厅公布的相关文件,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商学院两部教材《市场调查与分析》和...
解锁成都万千气象,留学生感知成... 当留学生将目光聚焦于自己学习生活的城市,当镜头的光影捕捉到属于这座城市的独家记忆,那些关于成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