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春来早,人勤地生宝。时至2月下旬,电白区各企业生产线已重新启动,工人回到各自岗位,开启了新一年的奋斗。与此同时,一场关于民生与发展的“就业春风”也正吹拂。
每年春季,电白都会举行春风送岗促就业系列行动,为用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顺畅沟通的双向平台,缓解用工荒、求职难等问题。
“南粤春风”等专场招聘会是电白每年春季搭建求职、用工双向平台的例牌活动。陈旸洋 摄
2月以来,电白区主动出击,以“稳就业、保用工、促发展”为目标,以“南粤春暖”“春风行动”等主题举办多场大型招聘会,累计吸引超百家企业参与,提供岗位4000多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人数619人,为电白2025年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开门红”注入动力。
精准发力
人才对接“小而精”,岗位适配“专又优”
就业,乃民生之本,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作为茂名的人口大区与经济强区,电白区深知就业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促进就业的征程上,不断探索创新,精准施策,全力铺就一条广阔的“就业路”。
电白区紧扣高质量充分就业这一核心要求,以“绣花功夫”精耕细作人才交流市场。2月,两场重磅招聘会——2025年“南粤春暖”就业服务暨电白区・佛山南海区劳务协作霞洞镇专场,以及2025“南粤春暖”就业服务暨重点企业用工服务电白万达广场专场招聘会成功举办,在当地掀起了一股就业热潮。
这两场招聘会主题鲜明,各有侧重,让就业紧密围绕产业需求转动。
在霞洞镇专场,招聘会聚焦劳务协作,促进区域间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一位参与霞洞镇专场招聘会的佛山包装制品企业招聘负责人感慨道:“这次招聘会搭建的区域协作平台太及时了,我们顺利对接了不少有经验的劳动力,有效缓解了用工压力。”而万达广场专场,则着重于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为区域内的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输送人才,不少求职者冲着这些发展稳定、前景良好的企业而来。
电白“南粤春风”专场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陈旸洋 摄
两场招聘会精准对接企业与求职者的需求,切实达成了就业供需的高效匹配。
在招聘会现场,岗位设置丰富多元,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金融、材料、文化等多个领域满足不同求职者的职业期望。据电白区人社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岗位多元化并非意味着粗放式供给,而是在精准匹配上下足功夫。
为实现企业与求职者的高效对接,主办单位在招聘会筹备阶段便做了大量细致工作。一方面,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其用工规模、岗位技能要求、薪资待遇等,建立详细的企业岗位信息库;另一方面,通过线上问卷、大数据比对等方式,收集社会求职者就业意向、期望薪资等信息,为供需双方精准画像。在招聘现场,还安排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为求职者提供个性化的岗位推荐,助力他们更快找到心仪岗位,真正做到“人岗相适,才尽其用”。
与时俱进
产业升级岗位焕新,岗位质量成色更足
电白区近年来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以绿色化工、海洋经济、先进制造业等为主导的产业蓬勃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电商、特色农业等领域也成了新的就业增长点,吸引了众多返乡人员和本地劳动力的关注。
2月21日下午,电白万达广场2号门外,2025“南粤春暖”就业服务暨重点企业用工服务电白万达广场专场招聘会正在举办。现场招聘展位一字排开,企业招聘人员热情地向求职者介绍公司的岗位信息、福利待遇等情况。求职者们手持简历,穿梭在各个展位之间,仔细浏览招聘信息,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
据统计,本次招聘会中,智能制造、电商直播、技术类工程师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岗位占比超40%,平均薪资较去年同期增长10%。以智能制造领域为例,一家从事智能装备制造的企业,此次招聘的自动化工程师岗位,月薪起薪点从1.2万元至1.5万元,还提供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广阔的晋升空间。
招聘会现场,用工企业向求职者介绍企业文化。陈旸洋 摄
招聘岗位结构的变化,标志着电白区产业结构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以往以传统产业为主的招聘格局被彻底打破,更多高学历、懂技术的人才开始将目光投向电白。
“今年明显感觉岗位结构升级了!”返乡求职者黄奇伟告诉记者,他原在佛山从事弱电实施工程,招聘现场发现家乡的科技企业开出万元月薪招聘工程师,当即投递简历。
黄奇伟说:“以前家乡的发展机会有限,工作岗位也比较单一。这次招聘会,真的让我眼前一亮,不仅薪资待遇有了很大提升,企业在招聘岗位上也多元化,尤其是在科技信息、能源技术等方面的岗位,给出的发展空间也很诱人。这让我看到了在家乡也能实现职业理想的希望。”
记者在现场采访观察到,众多招聘企业在面试时,都会着重关注应聘者管理经验。
据参展的中药饮片公司招聘负责人透露:“由于公司发展扩容,生产线拓展,急需技术工人。但更重要的是,随着员工队伍扩充,补充管理人员才是我们这次招聘会的重点工作,所以我们给出了优厚的福利待遇配套方案,让求职者看到我们的诚意。”
优质岗位不断涌现,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持续提升,将促进招聘市场进一步焕发活力。这不仅将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也将推动电白区经济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更接地气
多措并举“促就业”,就业服务“近家门”
面对就业新形势,电白区不断创新招聘活动和招聘形式,努力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电白区人社、工会、企业服务中心、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多部门联合成立“就业服务专班”,围绕“精准对接、服务前移、政策兜底”三大核心,推出“线上+线下”双轨招聘、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职业技能培训等举措,全方位保障就业服务。
为扩大“促就业”覆盖面,电白区采用“1+N”模式:以城区招聘主会场为核心,联动镇街设立招聘宣传站点,与社会招聘机构同步开通线上应聘渠道,实现就业服务“零距离”。
电白人社工作人员介绍,本月两场大型招聘会前夕,就发动了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网络达人进行相关宣传,并联合镇街推广,从招聘会现场人流来看,宣传落地效果显著。
另一方面,线上招聘也同步进行。综合招聘平台数据反馈,两场招聘会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过万,通过线上应聘接收简历近百人,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招聘的工作效率,还让那些不能到现场的人也有了求职的机会,真正实现了就业服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针对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不同群体特点,电白区推出定制化服务——开设“零工驿站”,提供建筑、家政、“妈妈岗”等灵活就业岗位;开通招聘专场,惠及偏远乡镇群众。多渠道的就业对接,不仅为企业解决了用工难题,也为求职者实现了在家乡就业的愿望,促进了当地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繁荣。
电白区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罗曾表示:“我们不仅要让群众‘找得到工作’,更要‘找得到好工作’,推动就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
为破解“有人无岗、有岗无人”的结构性矛盾,电白区在举办招聘会的同时,依托茂名技工学校和本地社会培训机构,开展“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定向培训。这些培训,让求职者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找到满意的工作,也为电白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延伸
从“开门红”到“全年稳”
定制服务赋能就业用工“双向奔赴”
新年伊始,电白区的产业园区与企业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交织成一曲激昂的奋进之歌。从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到稳步扩张的中药饮片生产基地;从创新驱动的新型储能产业园区,到传统建筑、石油加工制造企业,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
“我们的项目有着较大的发展前景,目前都有较多的订单,机器也24小时运作,虽然许多生产工序引进了自动化设备,今年我们还要招多点员工满足生产需求。”茂名市百强微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云鸿介绍,项目全部投产后,可提供600—700个岗位。
得知百强目前急招工人后,电白区企业服务中心也立即跟踪解决这一问题,相关负责人立即联系周边镇街有关部门以及院校发布招工信息。电白区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严日旺表示,当前正是企业节后开工潮,电白企业服务中心将精准对接全区企业在建设、经营全生命周期的具体诉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难题,助力企业复工生产、正常运作。
就业服务不打烊,要实现从“开门红”到“全年稳”的目标,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至关重要。
2024年3月,电白区企业服务中心在区产业园六韬片区揭牌成立。“企业服务中心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提供精准服务,人才推荐引进也是我们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严日旺介绍,当企业反映用工短缺问题时,中心会联合人社部门、高校以及社会人才招聘机构,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通过组织招聘会、开展劳务协作等方式,拓宽人才引入渠道,为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助力企业稳定生产经营。
企业服务中心只是电白区赋能就业用工的一个生动缩影。为了更好地保障企业用工,电白区对区内用工大户建立了重点企业用工监测机制,实行“一企一策”动态跟踪产能调整带来的用工波动。一旦发现企业用工需求变化,相关部门及时跟进,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同时,电白区积极深化跨区域劳务协作,与广西、贵州、佛山等地搭建起人才流动的桥梁。实行定期沟通交流,了解劳动市场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人员输送。
文 / 周梁
来源:南方+客户端
编辑: 晨希
版式:何伟
终审:赖广昭
总监:陈妍
本微信平台部分图片与视频可能源于网络,如涉权属争议,联系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