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 杨春竹 通讯员 金松瑜 胡秋红
最大雨量88.8毫米,24站暴雨,45站大雨,5月20日20时~25日8时,贵州省安顺市出现入汛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降雨天气过程。
听着雨声,安顺市气象台台长吴哲红,首席预报员王兴菊,以及年经预报员方怡瑾、曾妮等人拉起了彼此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这场雨,他们等了一个多月、追了七天、守了五个昼夜。
自3月以来,安顺雷电、冰雹、干旱等灾害性天气一直不消停,尤其是自4月以来降水异常偏少,5月以来气温极端偏高,紫云县5月7日最高气温达38.3℃,突破1961年以来的历史极值,水分蒸发量快速增加,使本就缺水的大地“雪上加霜”,地里的辣椒苗蔫了一片又一片。在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紫云县,2.6万亩的红心薯苗也在等雨“解渴”……
什么时候下场透雨?能不能有效缓解旱情?
种田的农民朋友在问,政府领导也在关注。
“每天一上班就查看雷达回波图,希望安顺区域能出现一块蓝色。”作为安顺市气象台的“掌舵人”,干了十余年预报工作的吴哲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压力。
“有了,有了!”5月17日,当看到雷达回波图上有一团蓝色云团向安顺方向移动时,吴哲红大声地喊王兴菊一起来看。
对于这个“幸运之神”,有着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吴哲红和有着十余年预报经验的王兴菊,持谨慎态度。她们立即调取欧洲预报模式,然而,未来三天并无明显降雨天气过程。“怎么回事?”王兴菊随即又查看华南区域模式,5月20日有一场降雨。
5月正是春夏季节转换时节,天气形势跳跃性大,但两家模式预报的结论完全相反。“今天要出一周预报,大趋势把握不能错!”吴哲红和王兴菊两位老预报员分析最近几日的温度、湿度变化情况,结合雷达回波移动方向和速度,大胆在《一周天气趋势预报》中指出,下周有两次降水过程,分别出现在周二夜间~周三、周六夜间~周日。
“抓住降雨天气过程,适时移栽水稻,做好蓄水准备工作。”安顺市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收到预报信息后一级级传递到基层。
预报出来了,相关部门也做好移栽、蓄水准备工作,只等雨的到来。
安顺市气象台预报员一边看天气图,一边探讨天气趋势。 图/金松瑜
然而,预报是不是与实况吻合,吴哲红和王兴菊的心里并不踏实。“不仅全球模式和区域模式差异大,就是同一种模式,前一天和后一天的结论也有天壤之别。”面对任性的天气,吴哲红提出,“做好跟踪监测,逐步订正预报,适时发布实况及后期短时临近预报。”
“第一次遇到这么复杂的天气过程。”方怡瑾和曾妮工作不到五年,头一次遇到这么难对付的天气过程,心里没有底,一点儿不敢松懈,盯紧雷达回波图不断订正。
5月19日8时~11时35分,安顺市出现1站大雨、3站中雨、46站小雨。虽然雨不大,但验证了之前的预测和预报方法是正确的。
5月20日,吴哲红与同事制作的《降温降雨天气预报》指出,当天傍晚到夜间、21日夜间到22日白天、24日夜间有雷阵雨,局地中到大雨,个别乡镇暴雨。
气象监测显示,5月20日20时~21日8时,15站中雨、107站小雨;23日20时~24日11时40分,28站大雨、60站中雨、21站小雨。
“细雨绵绵浸田间,这场雨很及时。”紫云县农业农村局的农业专家韩武奇说,红心薯苗没有加盖薄膜,水土保湿全指望着老天下雨,5月下旬这场雨对移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安顺市关岭县岗乌镇路支村村主任陈应说,当地比较偏僻,坡度大,强降雨容易造成山体滑坡。早在5月19日,他收到气象部门发送的暴雨预警短信后就及时组织村民组长对全村做了排查,并叮嘱地势低处的三户人家23日到亲戚家避一避。
安顺市副市长王成刚对此轮降水天气过程的预报、预警及服务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并要求气象部门继续发挥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用实际行动守护百姓安康。
(来源:《中国气象报》2020年6月3日四版 责任编辑:张林)
主办:中国气象局办公室承办: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 中国气象报社协办: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气象服务热线:400-6000-121中国气象局总机:68406114网站值班电话:010-68409797 13716130286(8:00-17:00)
网站标识码bm54000001京ICP备05004897号京公网安备11041400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