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人大新传考研真题分析 #人大真题
考研戒断的第三天,你还好吗?
一旦踏上考研这条路,就很难不焦虑了。直到尘埃落定的那一刻,才能如释重负。而这也是快乐的顶点,新的焦虑又回一轮轮袭来。
所以在这焦虑的间隙,能快乐的时候就尽情快乐吧。
学硕同学今年出考场的哀嚎声,似乎更复杂了一些。
英语政治的两巴掌余音绕梁,“媒介例证”又猝不及防地扇了过来。
好在这次是 无差别攻击,大家都不会。
坏消息,考到了从来没见过的(我恨);但好消息,大家都不会(笑了)。
一、史论卷(学硕824/专硕440)
媒介例证这道题虽然难,但大家都不会的话也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分度了。这总比有人会有人不会的题要好很多,想想当年的文化休克和假定影响,例证就例证吧,释然了。
但必须要说,去年的“假定影响”的出题水平要更高一些,虽然都是新概念,但有概念比较的视角,通过“第三人效果”的铺垫,给出了一些的答题轨迹,更能调动知识储备。
概念游戏的考法大概会依然延续,大家要特别关注新概念,但是这真的有点大海捞针。求求了你了,范式第二版快点出来吧。
除此之外,简答部分的题目就是相对中规中矩的考法了。发展传播学和乡村振兴、文明交流互鉴和国际传播、算法审计和舆论治理,都延续了之前概念交叉的考法,而且都是非常热门的概念。
虽然只是简答,看起来都是论述题的难度和体量,对手速和论证的要求很高。甚至发展传播学这道小题有三个问号。
论述题部分则是毫不意外地考到了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没有回避今年媒体融合十周年的热点,并把今年的唯一的关于媒体融合的文件原文表述搬了上来。
人工智能和公共对话这道题则是从算法逻辑、人机关系、情感交流、主体性和公共性等角度进行了考察。视角非常细,延续了材料题的一贯的高密度和小切口,进行关于人与技术/技术与社会这个母题的考察。
新闻媒体的平台依赖也不意外。但如果只是从新闻生产的角度来论证的话,似乎还不足以支撑起题目的考察深意,需要把更多的概念延伸下去,比如流量逻辑、权力结构、媒体权威、平台化、媒介时间等等。
总的来说,题目很常规,但答好并不容易。这是一份称得上也称得起TOP1新闻院校的考题。不偏不怪(例证除外),有格局有细节。
人大,还得是你。
专硕部分更是体现出了明显的政策和热点趋向。
新闻史中规中矩,应该大家看到之后都松了一口气。这里不得不提,今年学硕居然还没考新闻史,所以压力又来到了26级手里,击鼓传花式的新闻史考法。
议程设置今年是毫无疑问的热点理论。致敬麦库姆斯。
传播仪式观则是直接来自范式的内容,海龙你今年的第二版能出来吗?
县级融媒体和社会治理还是媒体融合十周年的热点,把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和价值升级统合到了一起。
客户端关闭潮、智能鸿沟和网络暴力不必多说,今年的重中之重。
值得一提的是,考察视角依然延续了人大的 粗中有细的风格。比如客户端关闭又落到了新闻生产的现实关怀,网络暴力突出强调平台/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角色。
二、实务卷(学硕610/专硕334)
再来说实务部分。
先说结论,今年学硕和专硕的实务卷依旧 风格稳健、水平在线,而且题型区分度不大,把两张卷子印反也无人发现的那种。尤其在实操部分,二者题型时常对调,你唱罢来我登场。
当然,非要找特征的话,学硕相对深入地考察了电商直播的传媒经济学原理,而专硕则一以贯之地保留了对传媒伦理的关照。
先说实操部分,有一种反押题的方式叫做 “再考一次”。学硕实务卷的实操题延续去年的主题“人工智能”,而且材料角度和题目设问同时涉及到背景材料补充、新闻事实核查和评论的核心观点。
看似老生常谈的话题和老套的题目,答好也并没那么容易。一是AI和谣言的曝光率太高了,很容易陷入固定思路,导致卷面呈现出来的思考角度千篇一律,加强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二是对补充背景和论证方法的考察,一广一深,既要有阅读视野,也要深谙评论技巧。
专硕的实务材料聚焦“野猪伤人”,是人大最青睐的社会公共议题,小事件折射大主题,兼具人文关怀和讨论空间。设问部分稳稳当当,跟学硕同样没有出现新题型,但意外地「首次」没有考察消息,且让写完整评论(虽然是仅500字的短评)。
总体而言,实操部分对系统上过实务课的同学应该都不会陌生,无论是材料主题还是题型设问都在常规备考范围之列,背景材料补充、深度报道策划、论证方法等在模拟卷中也均有涉及。能拉开差距的,依旧是题型熟练度和日常视角积累。
再看论述部分,依旧是传经、视听、公关、广告和史论题目的大拼盘。
学硕史论卷考了乡村振兴、国际传播,实务卷又来一道乡村振兴、一道国际传播。身居象牙山,心系迈阿密,格局这块,拿捏死死的。好在无论是回归乡土还是放眼国际,话题都是热门话题,不存在“知识盲区”一说,进可攻退可守。
重复考察也不打紧,反正大概率也不会是同一位阅卷老师,早上写过的下午还能接着用,立省1分钟宝贵思考时间。
“数字记者”说新不新,业界很早就有探索,但注意它指的是“记者的数字化身”,不要只聚焦念稿子的虚拟主播,它在AI加持下出现了很多新的应用场景。
从传媒经济的角度谈电商直播原理和策略,兼顾理论和实践,从平台经济、多边市场、情绪消费、主播、内容、渠道、用户等各个角度都可以展开。
专硕实务卷的论述题分别聚焦流量逻辑和新闻生产、AI和著作权、人机交互和资讯消费,没有偏题怪题难题,对理论的要求也不算艰深,在职同学可以充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思考,这也符合专硕考察的一贯逻辑。
唯一有所变化的是,专硕实务卷出现了阔别已久“公关策划”。该题型上一次出现在人大真题中还 是2021年专硕卷,此次高调压轴复出势必是要拿回属于它的一些存在感。
很可惜,实务班最后一期的每周一练正是在下,没练的同学略亏一二。好在题干也给出了一些提示词,掌握一些基本公关原理也能有话说。
今年依然没有像短视频新闻稿、直播策划这样的视听新题型。击鼓传花又来了。
纵观考题,考题的区分度依然在,虽然都有话可说但想出彩还是需要有“至广大尽精微”的储备。说到底,还是要回归最基本的概念框架和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
虽然人大一直是一身反骨,但比起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考题来说,依然张弛有度,是有细节有温度有格局有现实关照的一股清流。
谢谢你人大,明年请多多关照。
最后,再来附一波小小的押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