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意选牌
2.设置起手牌型
3.全局看
4.防检测防封号
5.可选择起手如(拼三张):金花,顺金,顺子,三同,对子 顺子牛,同花牛,牛九,牛八(麻酱)起手暗 杠, 控制下张牌,快速自摸,防杠防点炮
6.麻酱,金化,跑得快,红黑大战,捕鱼,十三张,龙虎等等更多玩法均可安装使用
7.苹果,安卓系统通用, 支持首款苹果安卓免越狱(全系列)辅助
多地探索电瓶车电池“以换代充”,消除充电安全隐患。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版权所有
原文标题:《为什么中国人热爱电瓶车?》
在所有的交通工具里,电瓶车才是最适合乡村和城镇的代步工具。
在我看来,电瓶车,或者说叫电动自行车,是所有交通工具里身份最尴尬的存在。
如果按类型去分,电瓶车属于「非机动车」,但相比纯人力的自行车,电瓶车往往更「野」。
它既驰骋在非机动车道上,为了超车时不时也出现在机动车道上,甚至偶尔出现在人行道上。
再加之电瓶车电梯内自燃、其分支电动平衡车带来的安全问题,无论是哪一种交通工具的使用者,都对电瓶车颇有微词。
追本溯源,这一切都和电瓶车的内在基因有关。
这期,我们来回顾一下电瓶车这二三十年来的发展,我个人对电瓶车的看法会放在结尾。
早期电瓶车能火起来,最直接的刺激因素是「限摩」。
1985 年,北京率先开启了限摩措施,包括停发牌照以及不让摩托车驶入三环以内。但大家也都知道,很多限令在落地实施的时候总会具体问题具体限制,这其中弹性空间相当大。
真正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限摩大潮,要到 2000 年之后。各大省会城市在那几年里陆续出台了相关措施,或是停发牌照,或是分区域限行,比如杭州和武汉都是从 2002 年开始禁摩。
也是在 2002 年底,交通部出台了「摩托车上路需要持有驾驶证」的新规定,而这毫无疑问也限制了摩托车的销售。
种种外在环境的改变,促使电瓶车市场迎来了大爆发。
而且电瓶车相比摩托车更容易上手,只要会骑自行车,基本就会电瓶车。
另一边,尽管有 1999 年出台的「国标」,但由于电瓶车市场发展过快,国标的相关规定并不符合实际,也不具备强制的法律效力。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对于电瓶车的管理基本处于「放任」「无序」状态。
早些年,你骑一辆电瓶车上路,没有人会查你戴没戴头盔,也没有人会测你有没有超速。
也正因此,多年来电瓶车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不成文的潜规则。比如为了续航和提速,很多经销商会给客户私自改装电瓶,提供解码加速服务。我记得没错的话,过去电瓶车最高是能飙到 60 码的。
站在城市管理角度,这种危险且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行为肯定需要严厉整治,但在还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出台前,这些乱糟糟的现象确实就这么一直存在着。
而电瓶车的价格比起万把块的摩托来,更是便宜了不少。有不到一千的超低价,也有普遍两三千的基本行情价。在十多年前大部分家庭还没有汽车的年代,电瓶车就是最好的代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