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意选牌
2.设置起手牌型
3.全局看
4.防检测防封号
5.可选择起手如(拼三张):金花,顺金,顺子,三同,对子 顺子牛,同花牛,牛九,牛八(麻酱)起手暗 杠, 控制下张牌,快速自摸,防杠防点炮
6.麻酱,金化,跑得快,红黑大战,捕鱼,十三张,龙虎等等更多玩法均可安装使用
7.苹果,安卓系统通用, 支持首款苹果安卓免越狱(全系列)辅助
目前新能源车的安全性,仍然是最容易被大家质疑的。质疑的一方面主要针对的是智能辅助驾驶,而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动力电池。
日前工信部一纸《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搅动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这项被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新国标,对电池的“不起火,不爆炸”有了更加明确和严格的要求,并且增加了多项安全性测试实验,并将于2026年7月1日实施。
这项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更新实施,必然会对行业发展,对普通人的购车选择都会产生影响。今天我们就尝试把大家关注的问题一次性说明白。
三个事关安全问题的核心升级
这次新国标对旧版标准做了多方面的修订,真正值得让普通用户了解的有三点。
第一,明确并加强了对电池“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针对电池发生热失控和热扩散的情况,旧版标准没有明确要求“不起火,不爆炸”,仅是模糊的要求电池热失控后5分钟内需要提供一个报警信号;新标准则明确要求热失控发生后,至少2小时内无起火爆炸,且所有监测点温度不得超过60℃。这意味着电池需要具备主动阻断热失控的能力,而非仅延缓风险。
第二,热失控报警和防护双重强化。旧版标准只是要求电池在发生热失控,进而导致乘员舱发生危险之前5分钟报警;而新标准除了要求报警外,还要求在发出报警前和报警之后的5分钟内,烟气不得进入乘员舱。这一要求主要是确保乘客在事故初期即可获知风险并逃生,直击电动车自燃事故中“火势蔓延快、逃生时间短”的痛点。
第三,新增和修订了多项“死亡级”测试场景。比如新增底部撞击测试,模拟50km/h车速时,车辆托底或飞石冲击电池底部;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要求电池在完成300次快充循环后,无性能衰减和安全隐患;用内部加热片触发热失控方法,来模拟电池内部短路等复杂故障场景,更接近真实失效模式。
三个老百姓最关心的买车问题
总而言之,新国标肯定是比旧标准要求更高也更加严格,这显然是有利于提升电动车和动力电池的安全水平的。但由此所带来的疑问也不少,这其中下面几个问题也许是我们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
第一,新国标将电池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要求,是不是代表着将来的电池就不会起火爆炸,可以放心使用?
大家需要清醒的认识一个问题,所有动力电池的工况测试的安全要求,都是出自测试实验。这是安全的底线,而不是上限。即使测试工况已经尽可能的模拟现实的用车场景了,但在实际的使用场景和安全事故中,仍然可能存在大量的非标工况和未知因素。因此,我们可以把新国标理解为安全底线的提高,但在现实世界里不存在绝对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