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把“秃顶”树变成了枝繁叶茂的树。 幼儿园供图
智慧缘起: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常不舍得丢弃做手工剩下的材料,总想着变废为宝,这似乎成了幼儿教师的一种“通病”。就像那些KT板边角料,我一直留存着,思索着如何巧妙利用。于是,我将它们投放在美工区,制作成了一棵“秃顶”树。
彼时,窗外已是春意盎然,我相信这棵特别的树,很快就能在幼儿的世界里引发奇妙的故事。果然,他们一看到这棵树,便好奇地围了过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棵树看起来有点儿丑。”“都春天了,要不我们给它也穿上新衣裳吧!”就这样,一场充满创意的“爱心救助”行动自发开启了。
活动过程:幼儿迅速分工,尽管小手还不太灵活,但他们热情满满,纷纷往大树的缝隙里塞叶子和小花。起初,进展还算顺利,可由于KT板质地易碎,塞过多的叶子和小花后,树干开始破裂。面对几次失败,他们没有气馁,而是开动小脑筋,尝试寻找各种能粘能夹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一边粘树叶,一边兴致勃勃地数数:“一片、两片、三片……”即便数乱了,也毫不在意,立刻重新开始。终于,当数到很多片树叶时,他们快乐地欢呼起来。
一棵“秃顶”树,在幼儿的共同努力下,变成了一棵枝繁叶茂、色彩斑斓的树,满满的成就感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看着这和谐而美好的画面,我深深感受到幼儿教育的独特魅力。教师应倡导幼儿利用感官去探索周围的环境与世界,鼓励他们自己思考、自己行动,做到手脑并用,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幼儿教育充满活力与生机。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咸新区西安沣东第二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11日 第03版
作者: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