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意选牌
2.设置起手牌型
3.全局看
4.防检测防封号
5.可选择起手如(拼三张):金花,顺金,顺子,三同,对子 顺子牛,同花牛,牛九,牛八(麻酱)起手暗 杠, 控制下张牌,快速自摸,防杠防点炮
6.麻酱,金化,跑得快,红黑大战,捕鱼,十三张,龙虎等等更多玩法均可安装使用
7.苹果,安卓系统通用, 支持首款苹果安卓免越狱(全系列)辅助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8日 19: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5月18日是全国助残日。视障人士的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视障群体也曾一度被认为只适合从事按摩师、调音师、心理咨询师等少数“适合盲人”的职业。在全国助残日前夕,中新社记者和一家科技企业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小米集团副总裁、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屈恒告诉记者,语音助手是协助视障用户使用手机的重要工具,而训练人工智能理解语音是这一工具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目前,在企业内有50名残障员工正在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工作,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未来可以残障群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谢龙飞 制作 刘鹏)
5月18日,北京市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正式启用。展示区位于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集中展示电子导盲犬、外骨骼机器人、手语交互设备等60余种前沿科技助残产品。
智慧导盲犬展示。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展出电子导盲犬、脑机接口等产品
当天,由北京市残联主办、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承办的北京市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科技助翼·自强筑梦”——北京市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启幕活动在示范中心举行。
记者看到,北京市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有畅行、畅视、畅听、畅心、畅想五个分区,展出来自清华大学、奥托博克(中国)工业有限公司、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等40余家企业和院校的60余种前沿科技助残产品,包括方便视障人士出行的电子导盲犬、盲用大幅面触觉显示器,帮助听障人士获取信息的同声传译字幕眼镜、手语交互设备,帮助肢体障碍人士出行的外骨骼机器人、眼动脑控仪,帮助心智障碍者康复的AI社交机器人系统,以及极具前沿性的脑机接口技术和治疗眼病的基因药物等,满足了全障别残疾人对高新科技助残产品的需求。
北京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旨在发挥北京科技创新优势,打造集产品发布、展示、应用、反馈、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促进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与残疾人需求“零距离”对接,助力相关产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双向赋能。
智能仿生手展示。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人工智能技术将为残疾人装上‘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让残疾人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中国盲协副主席、北京市盲协主席、全国自强模范何川在分享科技助残成果应用感受时表示。
今年76岁的夏伯渝在2018年凭借一双假肢,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无腿登顶珠峰中国第一人,被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50余年的残障生活中,他见证了助残科技的发展。“最初我使用的假肢比较简陋,走路都很困难,后来假肢一直发展,使用玻璃钢、碳纤维、硅胶等材质,是科技的不断发展让我圆了登顶珠峰的梦,科技的发展对残疾人而言是福音。”夏伯渝希望,更多高科技产品能在各个方面帮助残疾人走出家门、走进户外,更好地融入社会。
活动现场,四家科技企业分别为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肢体障碍、心智障碍等不同类别的残疾人体验官及家属颁发了“科技助残产品体验官”证书。未来,这些体验官将亲身参与科技助残产品的测试等工作,为后续产品优化升级提供宝贵意见。
VR认知功能康复系统。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AR字幕眼镜等已纳入北京补贴目录
当天,在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肢体残疾体验官李女士体验了脑机AI轮椅,该产品运用多模态脑机AI技术,能精准识别大脑控制意图,实现轮椅多向运动控制。“我坐上这辆轮椅之后,只需通过眼部运动,目光聚焦,无需肢体动作,就能实现轮椅的前进、后退、转向等操作。它反应灵敏,方便上肢有障碍的肢体障碍者和渐冻症患者等人群。”李女士说。
展示区一款名为“小蒜”的电子导盲犬颇为引人注目,它以四个轮子驱动,身上连接着牵引架。视障人士王先生牵着小蒜进行体验,小蒜通过语音提示和震动反馈告知他前方道路情况,帮他避开障碍、找准方向。据广州小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臧丽娜介绍,这款电子导盲犬待机时间6小时,转弯半径小,十分灵活,正式产品约为8公斤,计划今年8月后进入市场,基础版价格约为3万元。
视障人士黄女士在现场体验了一套盲杖和助盲眼镜配合使用的智能导盲设备。“我觉得这款产品对视障人群非常有帮助,尤其是在出行方面。我了解到,它配备了场景识别模式、求助模式以及北斗卫星导航,场景识别能让我们知道眼前的景象,求助模式可以求助在线志愿者,提高了我们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黄女士说。
听障人士徐先生、朱女士、陈女士体验了同声传译字幕眼镜、译语手语翻译官、无障碍交流AI透明屏等多款助听类产品。陈女士对“译语手语翻译官”设备印象深刻,她表示,以往听障人士外出办事时,只能通过手语或手机打字与他人沟通,这款设备能将常见手语动作转化为文字,可提升交流效率。
近年来,在中国残联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北京市残联加快促进高科技辅助器具产品应用推广,出台覆盖全障别、全生命周期残疾人辅具补贴政策,搭建“互联网+”辅具综合服务平台,将AR字幕眼镜、智能假肢等一批高科技产品纳入补贴目录,帮助47万残疾人足不出户申请辅具122万件。
想要发表评论,阅读更多精彩内容,快来下载新京报客户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