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参考书目与资料
必读书目:
《普通化学原理》(第四版),华彤文、杨俊英、陈景祖、刘淑珍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年。
辅助资料:2014-2024 年扬州大学 869 普通化学历年真题及答案汇编(含计算题解题思路)。
拓展资料:
补充练习《普通化学原理》课后习题及名校考研真题,强化对化学平衡、反应动力学等核心知识点的应用。
关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等政策文件,补充 “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 等热点内容。
二、分阶段复习规划
基础阶段(4-6 月)
教材通读:逐章阅读《普通化学原理》,标注重点概念(如热力学第一定律、反应速率方程),梳理章节框架。例如,“化学平衡” 可分为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并标注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框架笔记:使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例如 “物质结构” 可细分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并关联光谱分析等实验方法。
强化阶段(7-9 月)
系统背诵:以框架为基础,分轮次背诵重点内容。建议采用 “公式 + 实例” 记忆法,例如 “阿伦尼乌斯公式” 可结合具体反应(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辅助理解。
真题分析:研究历年真题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总结高频考点(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平衡、电化学电动势计算),并标注重复出现的知识点。
真题答案鸿知考研网有

冲刺阶段(10-12 月)
模拟考试:每周限时完成 1 套真题,严格按照考试时间(选择题 15 分钟 / 15 题,计算题 30 分钟 / 题)训练答题速度和规范。例如,计算题需写出公式、代入数据、计算过程及单位。
查漏补缺:针对薄弱章节(如 “配位化合物”)进行重点突破,结合模拟题和错题本强化记忆。关注化学前沿(如 “纳米材料的化学性质”),并尝试与教材理论结合。
三、核心知识点与备考策略
高频考点:
化学热力学:焓变、熵变、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及应用。
化学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方程、活化能的影响因素。
物质结构:原子轨道、分子轨道理论、晶体类型与性质。
溶液中的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平衡的计算。
电化学: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极电势的应用。
记忆技巧:
公式串联:将零散公式整合为逻辑体系,例如 “热力学公式” 可关联 ΔG = ΔH - TΔS、ΔG° = -RTlnK 等,并明确适用条件。
对比记忆:针对易混淆概念(如 “标准电极电势” 与 “电池电动势”),可通过表格对比(如定义、单位、计算方法)增强记忆。
四、真题利用与答题技巧
真题价值:
近 10 年真题重复率较高,例如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等考点多次出现,需重点掌握。
真题答案需结合教材理论与实际案例,例如论述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时,可引用合成氨反应的实例说明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答题规范:
选择题:快速定位考点,例如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需直接套用公式 pV = nRT。
计算题:
步骤清晰:写出已知条件、公式、代入数据、计算结果及单位。
注意有效数字:例如 pH 值保留两位小数,平衡常数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简答题:采用 “定义 + 原理 + 实例” 结构,例如解释 “催化剂的作用” 时,需说明催化剂降低活化能的原理,并举例合成氨中的铁催化剂。
五、避坑指南与注意事项
避免死记硬背:
化学原理需结合实验现象理解,例如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可通过铜锌原电池实验辅助记忆。
背诵时优先记忆核心公式,再通过习题强化应用,避免机械复述。
关注实验与计算:
教材中的实验案例(如 “中和滴定”)需掌握操作步骤、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
计算题需熟练使用计算器,避免因计算错误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