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延庆区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与《延庆区“强基固本”教育改革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重磅发布,一系列创新举措令人瞩目——
建立“四纵十三横”全覆盖教育集团,由区领导任名誉团长;推行校级干部全员上课,末位淘汰;评选区级特级教师、学科教学带头人、骨干班主任;构建校长职级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实施校级干部竞聘上岗;组建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共同体,稳妥整合“小散弱”乡村学校;成立教育发展理事会……按照规划,到2027年,延庆将基本建成富有地域特色、在生态涵养区处于领先地位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三维进阶,锚定教育强区新目标
《三年行动计划》旨在落实《实施意见》第一阶段2025—2027年的目标任务。
根据《实施意见》
到2027年,延庆区将基本建成富有地域特色、生态涵养区领先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到2030年,建成地域特色显著、京郊领先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到2035年,与全市同步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建成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协调、与首都教育强国首善之区相匹配、与最美冬奥城和国际一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相适应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五大行动 ,擘画品质发展新体系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延庆区教育系统将通过“五大行动”进行全面改革:
实施立德树人素养提升行动,着力建设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品牌,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探索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强化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优质创新发展。
实施队伍建设铸魂强师行动,深化“区管校聘”管理改革,持续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实施“银龄计划”,适时启动“员额制”改革,建立优秀教师跨校跨学段融通使用机制,提高干部队伍领航能力和教师队伍育人水平。
实施新质校园扩容提升行动,优化教育资源规划布局,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新场景,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系统,深化“同上一门课”教学改革。
实施办学治校协同发展行动,构建协同育人“教联体”,打造家校协同育人特色品牌,争创全国家校协同实验区。
纵横双向,塑造区域教育新范式
《三年行动计划》设计的“五大行动”中的各类举措,对延庆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学前教研领域,延庆区将深化“直属园+校办园+民办园”集团化办园和“1+1”直属园办分园改革实践,利用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提供规范、多元、优质的托育服务,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
在集团化办学方面,延庆区建立连接城区、川区、山区的“1+N+M”教育集团,推进新优质农村学校建设改革,加强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组建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共同体,有序推进小班化教学;试点建立小初高纵向教育集团,探索十二年贯通培养办学模式和免试直升等多样化入学方式,完善集团各校间学生联合培养、贯通培养和长链条培养机制。
同时,延庆区不断健全十五年制特殊教育学校体制机制,构建适合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确保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就便优先入学。
在职业教育方面,延庆区推进职业教育优质创新发展,聚焦区域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打造烹饪、无人机、冰雪体育等重点专业,并加强中职学校与高等院校衔接培养,加大“3+2”贯通培养力度,探索“3+2+2”培养模式。
多轮驱动,拓展综合育人新赛道
《实施意见》与《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学生素养提升,推出一系列举措,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延庆区教育系统将持续深入开展红色研学、长城文化进校园、生态文明教育等活动,构建15分钟思政教育圈,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品牌。
以课创计划为切入点,延庆区将推进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实施科学素养培育“沃土计划”和“脱颖计划”;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深入开展学科实践、实验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和综合实践,打造无人机低空技术产业科普创新等科学教育特色品牌。
延庆区将实施中小学体质健康提升行动,以课间小切口撬动校内育人系统变革,继续加强教体融合,深入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加强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区建设,全面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延庆区将实施中小学美育浸润行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确保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到2027年,建成区级艺术特色校20所。
延庆区将构建中小幼贯通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制定学校劳动教育清单,并将每年5月第2周设为“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实践周”,创建劳动教育达标学校。
“未来,延庆区将精准把握教育发展趋势,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战略规划上谋划教育发展蓝图,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抓手,撬动教育进行系统性变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三阶段进阶发展目标。”延庆区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陶汪来表示。
编辑:董明昊
来源:延庆区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