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当2025年的钟声敲响,孩子们的心中也充满了对新一年的期待和憧憬。
在这个充满欢乐和希望的时刻,如果问起孩子们最想要的礼物是什么,也许不少人会脱口而出:“卡牌!”
没错,收集卡牌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孩子们的新宠,它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校园,成为孩子们课间休息、朋友聚会时不可或缺的话题。
然而,随着卡牌热潮的兴起,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
购买卡牌除了“烧钱”以外,家长更担心的是玩卡牌会分散孩子在学习上的注意力。
更糟糕的是,卡牌还成了孩子之间攀比的新工具,容易引发矛盾与冲突。
那么, 卡牌究竟为何能深受孩子们喜爱?
面对这股集卡潮流,孩子们应该跟风还是抵制?
对于已经“入坑”的孩子,我们又该如何引导他们理性集卡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老师们的“拆解”,探寻卡牌背后的教育智慧。
卡牌风波:校园里的新“战争”
“老师,小婷和小宇因为卡牌在班里吵起来了!您快去看看吧!”
一天,我突然听到学生的呼喊,急忙赶到班里了解情况。
原来是小婷把自己不想要的一张普卡插到了小宇柜子上的卡槽里,小宇也不想要,让小婷拿走,但小婷就是不肯,于是两个孩子就吵了起来。
这时,坐在小婷后面的女生告诉我:“老师,小婷不仅随便给同学的柜子插卡,她的桌洞里还有好多卡牌呢!”
虽然这场因卡牌引起的争吵很快得到了解决,但这件事背后隐藏的问题却引起了我的警觉:
集卡潮流到底是什么情况?
同学们对集卡持什么态度?
参与的程度如何?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我主动邀请孩子们介绍关于卡牌的情况。
午餐后,我和孩子们拉起了家常:“孩子们,我发现最近咱们班有些同学在集卡,老师只在网上看到过别人拆卡的视频,但是自己从来没有抽过卡。我看有很多同学都喜欢抽卡,你们能给老师介绍一下吗?”
孩子们一听到这个话题都非常兴奋,像小蜜蜂一样围了上来,争先恐后地和我交流起来。
从他们的交谈中,我得知了他们非常着迷收集一些动画片IP的卡牌,这些卡牌有很多不同的系列,每个系列又分为普通卡和稀有卡,稀有卡又有不同的等级,有的卡牌非常难得,很不容易才能拆出一张。
我还了解到,有的孩子是在小卖部零散买卡,一包几块钱、十几块钱不等;
有的孩子则是在直播平台上看直播拆卡,拆到稀有卡后直播平台会给他们加拆;
还有的孩子让爸爸妈妈帮他们在电商平台购买整盒卡牌,据说这样容易拆出稀有卡……
这么一看,班里还真是有不少孩子在集卡,即使不集卡的孩子也愿意和别人聊抽卡的话题。
集卡潮流:背后的原因探析
通过和孩子们的交流以及对集卡资料的搜集,我发现孩子们喜欢集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卡牌制作精美,内涵吸引孩子:
卡牌作为动漫的衍生产品,吸引着从小就看这些动漫的孩子。
卡牌上的人物往往是正义、勇敢、善良的化身,再加上制作精美、画工出色,有多种的主题和系列,对孩子来说极具吸引力。
2.随机性刺激带来的感受:
抽卡牌其实和抽盲盒一样,是一种随机性非常高的活动。
在卡牌未拆封前,谁也无法预知它的内容,这种随机性会刺激大脑分泌 多巴胺,给人带来一种愉悦感和满足感。
所以,当孩子们剪开卡包的那一瞬间,获得的极大满足感会让他们 上瘾。
3.社交需要:
抽卡、集卡已经成为孩子们之间的热门话题。
为了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原本一些不抽卡的孩子也在尝试抽卡,以此来获得加入同学间交往的机会。
4.对未知事物的好奇:
孩子们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尤其是稀有卡,孩子们都想一睹究竟。
为了得到一张稀有卡,他们会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反复购买卡包,甚至有些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会高价收购稀有卡。
5.网络平台的大肆宣传:
打开网络平台,我们会发现大量的抽卡直播。
虽然直播对于购买者的年龄做出了限制,但主播们往往会利用展示稀有卡或者其他促销手段,让孩子忍不住要求父母帮助购买。
理性集卡:引导孩子的策略
在目前孩子们抽卡、集卡已经成为潮流的情况下,我们教育者实行“一刀切”,完全限制孩子玩卡牌,既不现实也不科学。
我更倾向于从多角度去引导孩子们理性集卡。
主动与孩子讨论卡牌话题:
在学校里,我会利用班队会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讨论喜欢集卡的原因,同时还会准备一些针对集卡现状的故事和报道,让孩子们通过讨论和研读资料,了解因为集卡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现“集卡成瘾”的危机,了解过分抽卡可能导致的“变相赌博”情况。
回到家里,家长同样可以积极主动地与孩子讨论卡牌话题,通过平和的沟通,引导孩子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卡牌。
把即刻满足转化为延迟满足:
因为卡牌给孩子带来了即刻的满足感,所以买卡牌、拆卡牌的需求是正常的。
但不允许孩子说买就买、想买多少就买多少,这是家长可以做主的。
家长要与孩子提前约定好购买卡牌的频率和场景,把即刻满足转化为延迟满足,比如当完成一项阶段性的学习目标或掌握某一些生活技能后,可以奖励孩子少量购买。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很多孩子为了获得卡牌而“一掷千金”的问题,其背后反映的其实是孩子对金钱的认识不足。
电子支付时代,孩子更缺乏对钱的正确认识。
因此,家长平时要多为孩子讲一讲钱是怎么回事,也设计一些让孩子了解钱的机会,比如教孩子记账、规划零花钱的使用途径等,让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
扩大和丰富孩子的社交话题:
卡牌的社交属性也是其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要从满足孩子的社交需求入手,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孩子的社交范围。
学校可以通过为学生准备锻炼身体的健身器材和益智类的游戏材料的方式,让孩子们一起跳绳、玩皮筋、踢毽子、下棋等,引导孩子们在交往时把话题从单一的集卡扩展到更丰富、更健康的范围。
回归家庭场景,家长同样要为孩子准备丰富多样的玩耍材料,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更加丰富多彩,多陪孩子一起玩,扩大孩子的社交范围和眼界。
做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管理:
一方面,家长要对网络平台上关于卡牌的内容适时进行屏蔽;
另一方面,可以定期和孩子聊聊天,探讨一下对电子产品、网络内容的看法。
这样既做到了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监管,也了解了孩子的所思所想,能帮助孩子学会更好地使用电子产品,而不是被电子产品裹挟。
疏堵结合:利用卡牌促进孩子的成长
作为“80后”,看到孩子们收集卡牌的样子也勾起了我的童年记忆。
我们小时候也曾乐此不疲地收集过水浒英雄卡牌,也热衷于对比谁收集的卡牌上的英雄厉害,了解他们的故事,这些都是我们当时聊不完的话题。
因此,我想,要解决卡牌带来的潜在问题,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积极引导,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1.挖掘卡牌背后的教育意义:
反观孩子们喜爱的卡牌人物,多是具备乐观、善良、诚实、勇敢等积极品质的形象。
所以,我在和孩子们就关于卡牌的讨论中,会引导他们看到卡牌上的形象的特点和故事,比如在面对各种挑战时,总能不断地突破自我,发掘自己的潜力,最终战胜困难。希望他们从中也能看到正在勇敢面对困难、不断努力的自己,而不是只在乎卡牌的稀有与否。
2.开展卡牌交流活动:
我在班级中尝试开展了“卡牌交流活动”,引导孩子们在特定时间分享自己的卡牌,并围绕卡牌进行知识分享或故事新编。
事实证明,这种围绕卡牌展开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感兴趣,还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家里,家长同样可以以卡牌为工具,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和孩子展开积极的讨论。
3.设立游戏公约:
我还与孩子们一起在商量、讨论之后制定了“卡牌游戏公约”,比如明确了不得进行卡牌交易,上课时不得拿出卡牌玩耍以确保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欣赏图画而不攀比拥有卡牌的数量和是否稀有等。
通过这些规则,我们共同创设了一个既充满乐趣又健康有序的“卡牌环境”。
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面对孩子们的爱好和选择。
对于卡牌这股热潮,既不必一味抵制,也不必盲目跟风。
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规划,我们可以让卡牌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有益伴侣,陪伴他们度过一个快乐而充实的童年时光。
来源 | 《父母必读》杂志
作者| 宗星眸 王肖(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
编辑| 高婷
排版 | 小喇叭
即可享受权威的 家庭教育指导,
涵盖 儿童健康与营养、
儿童 心理发展
及 家校沟通等全方位育儿知识。
实用又具纪念价值,
北京用户加赠价值360元的:
牙牙健康守护卡(孩子)/
口腔检查珍享卡(孕妈)
这不仅是一份投资,
更是对孩子成长的深情陪伴。
让《父母必读》
成为您育儿路上的智慧伙伴,
助力您更加从容自信地面对育儿挑战,
与孩子共同成长,
享受亲子时光的美好。
立即行动,开启您的智慧育儿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