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是高中数学老师,特级教师,所以他常年带高三最好的班。
那时候我读初中,加上我读书早,比较小,他不放心我自己放假在家。
暑假高中补课,他每天带着我。不上课的时候,我在办公室看书或者帮他改卷子。
上课的时候,他把我放在教室最后一排,我继续看书,他讲课。
我记得有一次,他讲到一个大题,可能稍微有点难吧。
总之他引导了三次,班里学生还不会做,没人回答。
他第一次引导时,没人回答,我看着书呢,听到他问没人答,抬起头来看了一眼。
然后他又讲了一下,结果还没人回答。但是我已经懂了。
接着他第三次换了个方式再引导学生思考,还没人会的时候,我不耐烦了。
我心说就这么一道题,提示了又提示,提示了又提示,答案都快塞嘴边了还不会?
我在下边直接报了答案。
班上半天没吭声,所有人回头看我,我爸都愣了一下。
他把我叫起来讲了一遍怎么做,我三言两语说完了,又看我的书去了。
后面待我17岁进大学,我同宿舍的姑娘16岁。我隔壁宿舍的姑娘15岁。我旁边少年班的孩子传闻是当年最小的9岁。不知真假。但反正十一二岁的不少。
我隔壁宿舍那个15岁的姑娘,我们问她怎么没去少年班,她说她超龄了。
我跟这帮人一起读书,有次上一门课。
老师在上边提示了一次怎么解题。我没明白。
她又提示了一次。
然后前排有个姑娘,说了两句话。
老师说,对了,就是这样!
然后就去讲下一道题了。
我???
她懂我没懂啊!还有她说的是啥我也没懂啊!
你这题刚讲一半啊,你倒是继续讲啊!
擦,难绷!
于是我发现,历史它惊人的重演了。
我瞬间理解了当年我爸爸班上那帮学生的心情。
被碾压的炮灰。
科大当年的数学课挺难,不,准确的说应该是对我这种渣渣挺难。
我宿舍那个16岁的姑娘是我闺蜜,跟我关系很好。
她有次和我吐槽:你说,就高数那些鬼玩意,是怎么塞到少年班那9岁娃的脑壳里的?他学得会?
我说:你可别说了,大概率人家比咱俩学的好。你赶紧给我看看,这题我真不会啊!
后来毕业好多年,在班级群里一帮人聊天。有人在骂当年课程太难,引发了强烈共鸣。
一帮人乌压压的开始集体吐槽,顺便骂那几个能上80分的变态不是人,给我们这些渣渣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
有人说,躺平躺平。
闺蜜说,才躺平?我从大一就躺平了,这辈子都不打算起来了。
我笑到不行。
我是真的见过真正聪明的孩子什么样子。
所以我知道大部分人,真的就是普通人。
人和人的智商差异极大,这部分差异,不是学就追的上的。
所以做父母的,要意识到一点。
你所以为的聪明,未必是真的聪明。
但你以为的笨,他就是真的笨。
一个真正聪明的孩子,你教不了,他很快会超越你。
一个普通孩子,才轮得到你教。可以教,但不要逼。
你再逼他,他学不会的也还是学不会。
而他的智商水平,是天生的,你给的。这锅不是孩子的,是你的。
所以不要过分看重成绩。
孩子的品性,比成绩更重要。
他是个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善于思考,性情坚韧,心态沉稳的孩子,成绩差那一点半点的都不是事。
但反过来,他成绩好,品性不行,孩子才是真的养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