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妈
周末在小区花园里,我听见两位妈妈在聊天。一位唉声叹气:"我家孩子成绩一般,怕是考不上重点高中了。"另一位则自信满满:"我们从小抓得紧,没问题。"
这样的对话让我想起教育学家陶行知的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在这个焦虑蔓延的时代,普通家庭想要托举孩子考上好高中,与其盲目跟风报班,不如趁早坚持做好两件实事。
1、把"代劳"变成"赋能",让孩子长出自己的翅膀
阿霞曾为儿子小升初辞职陪读,每天盯着孩子刷题到深夜。结果孩子考上重点初中后,面对课业压力突然失去动力,成绩下滑到班级中游。
倒是对门开超市的张叔家,父母忙着进货理货,五年级女孩小雨每天自己规划学习时间。刚开始漏写作业是常事,后来竟摸索出"番茄钟学习法",初三时凭借自主学习能力考进省重点高中实验班。
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就像学骑自行车,扶得太紧反而容易失衡。
朋友家女儿朵朵从三年级开始管理自己的"学习银行":完成作业存20元,主动复习加30元,周末可兑换漫画书或短途旅行。
最初她为攒钱疯狂刷题,后来逐渐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到初二已经能自主安排竞赛培训计划。这种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正是普通家庭最珍贵的礼物。
2、用"烟火气"替代"火药味",让家成为能量充电站
刘梅家墙上贴着"全家作息表",周末却总飘着红烧肉的香气。去年中考前夕,孩子顶着压力备考,刘梅特意学做儿子最爱的糖醋排骨。
吃饭时聊学校趣事,睡前母子俩还对着数学题"过招"。最终孩子以三分优势考入市重点,录取通知书下来那天,他趴在妈妈肩头说:"每次闻到肉香,就觉得打仗也有后援队。"
心理学有个"家庭情绪背景"理论:和谐的氛围能提升孩子智商测试成绩。
楼下早餐店夫妻每天收摊后,总要留个包子给伏案写作业的女儿。他们不懂函数解析几何,但会在孩子解出难题时递杯牛奶,在考试失利时说"正好攒经验"。这种浸润着烟火气的陪伴,就像春雨滋润土地,让孩子在松弛中积蓄向上的力量。
反观某些家庭将书房变成"第二教室",父母拿着戒尺坐镇监督,往往催生出"监犯式"亲子关系。
写在最后
普通家庭托举孩子,不需要多么惊天动地的付出,而是在日常中坚持做好这两件事。
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习惯,让他们掌握成长的主动权;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为他们的心灵遮风挡雨。
看似简单的坚持,却能在时光的沉淀中,为孩子铺就通往好高中的道路。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婷妈alan,国家认证育婴师、家庭教育讲师,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