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后知后觉,以甘肃省前20名的好成绩考入北大之后,格桑冰冰才有时间停下来复盘——
原来看似“佛系”的父母,早在她上学之前,就潜移默化地开始了悉心托举:小学养习惯、初中看态度、高中拼方法,从始至终都为她提供稳固的情感支点。
这才让她长成一个活力四射、后劲十足的学霸。
今天,她把自己的经历浓缩成一份“高回报率”成长指南,一起来听学霸本人展开聊聊。
(以下内容整理自格桑冰冰自述)
孩子刚上幼儿园到小学毕业之前,是家长最能“使上劲”的阶段。不用着急搞提前学,先帮孩子建立个人SOP,这是初高中学习任务紧张起来之后,孩子能否开启easy模式的关键。
1、不拖拉:放学回家先学习,不要拖,越拖越慢。可以弄个任务本,写完一项划掉一项,畏难情绪会减轻很多。
2、为自己负责:小学一年级起,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忘带了东西家长不给送,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3、勤阅读:无聊了就看闲书,不知道干啥了就换一本闲书看。小学阶段推荐《绿山墙的安妮》《简·爱》等豆瓣评分9以上的名著。
4、认真练字:也是上到高中我才发现,写一手“衡水体”,真的太能给试卷加分了!不妨从小学开始练,年纪越小越容易练好。
这些习惯不会立竿见影地“有效”,但好处会在初高中阶段逐渐显现,因此小学期间不论成绩如何,家长都不必太过担忧。
我小学时也有过拼音死活都学不明白、屡屡被请家长的阶段。爸妈要是因此而给我定性,我也就与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无缘了。
稳住情绪,一遍一遍告诉孩子:“不和别人比速度,只和自己比耐性”,孩子会把自己捋得越来越顺。
初中阶段的学习,不考验人的智商,就是看学习态度这一个维度。谁认真、谁肯学,成绩就不会辜负谁。
1、尽可能去好学校的重点班:学习态度这个东西很需要氛围烘托,周围人都认真学,你置身其中,就会加倍认真。
2、所有弱项都可以通过练习来解决:就是刷题,因为初中各科的出题规律和考点都比较有限,它不像高中那么灵活,你只要多做一些题,就不会有漏洞。
3、搞定英语语法:语法这个东西,很多小学不教,但初中又默认你会,所以还是建议自己去课外班学一下,不会很花时间,但理解语法之后,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4、拓宽阅读门类+写读后感:回顾初中,最感谢语文老师的一点,就是他精选了各个门类的好书,规定我们每天读一章,然后写读后感。
那时候没有AI工具,我也没有动任何偷懒的心思,甚至没有上网去查资料,就是踏踏实实地看完,然后用自己的脑子去写读后感。这个对语文素养的提升作用太大了。
印象比较深的是文言文版《水浒传》、《哈利波特》全集、《流浪地球》、《三体》、《海底两万里》、《长征》、《红星照耀中国》这几本书,写读后感和不写读后感,完全是不同的阅读效果。
如果大家学有余力,特别推荐把必读数目的读后感都认真写一写。
高中知识体量很大,而且学习节奏很紧,如果你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比较大的知识漏洞,说实话,其实是没有时间去弥补的。
所以压根就不能有大漏洞,趁它还是小漏洞的时候,要赶快解决掉。
1、别容忍任何一个小漏洞,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有疑问的题目即便蒙对了也要在事后搞清楚为什么,答案是怎么得出的;
判断自己仍需加强的板块就老老实实去加强,不要放着不管,赌它考试不会考,没那回事,往往是你越心虚它越考。
2、学习要保持一个延续的状态,课间等碎片化时间要利用起来。
很多同学习惯了一节课45分钟的节奏,每隔45分钟,精神必涣散,但实际上学习的最佳状态就类似飞机进入平飞层后的“巡航“阶段,一旦中断,就相当于你降落了,再次达到这个状态,你需要重新起飞,很花时间。
因此最好不要中断,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不但能让你延长最佳状态,还能腾出时间给晚上多睡。
3、语文大题一定要走心,不能敷衍或干套模板
首先要从心底去重视你写的东西,不能说我写到纸上它就是一坨字,而是要真的有逻辑地去组织语言,有模板也不能单纯去套,要基于自己的理解去填补它。
语文考试很大一部分是在考察你的态度,要让老师感觉到你是在思考,让老师感觉到你的郑重和诚挚。
4、数学要舍得花时间,用整段时间去学
复习阶段我每天至少花2个小时,专搞数学,针对自己的弱项,一定要练足、练够;
2个小时,是指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不走神的、连续的2个小时;
5、英语:在题目中积累词汇量
英语说到底就是一个词汇量的比拼,你不需要会写它,你只需要认识它,这样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就不会错;
亲测提分最快的方法是,每天刷一套阅读题,然后把阅读材料文段中,所有不认识的单词,都背下来,基于前后文语言环境去记忆。
6、考后复盘,至少复盘3个维度
知识型错误:有漏洞没掌握,赶快补;
情绪型错误:去回想,当时为什么慌了?下次能不能不慌?
节奏型错误:多去限时训练,压缩选择题+填空题的做题时间,腾出时间给大题;
7、保持内心平静
所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一切过于激烈的情感,都不会太持久,因此不要阶段性激情澎湃地猛学、猛烈庞大计划。
均匀用力,平静地学习,是“超长待机”的关键。
8、给自己造信息茧房,只看鸡汤/励志内容
高中时学习很累,得想办法不断给自己加油鼓劲,彼时我关注了一些已经考上北大的学姐的个人账号,内容特备积极特别鼓舞人心,每每看完顿觉干劲满满。
只点赞这类学霸励志视频,平台在你的驯化之下,就只会给你推送同类信息,积极正向的“信息茧房”可凭自己的筛选来营造。
9、百分百信任自己
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把要做的事情一件一件心无杂念地做好;
尽人事听天命,你花在考虑得失上的时间少了,耗的能量就少了。所谓静能生慧,便是如此。
高二时,我有一个机会,可以被“推优”到离家更远、高考平均成绩更好的学校就读,但我只在那里读了几周,就回来了。
原因是一离开家,离开爸妈这两座“充电桩”,我就容易“能量告急”。
整个高中阶段,不管学习多忙,每天下了晚自习回家,我都要跟爸妈聊上一会儿,开心的、难过的,有啥说啥,说出来就感觉自己的情绪稳定程度又提升了一个level。
永远能大胆地把心事分享给家人的感觉真好。
我爸妈属于善于倾听也善于捧场的类型,他们能懂我的奇奇怪怪,能容纳我的少年心事,能给我很多很多爱,也不会把工作中的焦虑带到家里来。
家庭带给我的稳定能量场,一直是我前行路上的关键补给,也是我做事积极、愿意尝试挑战的根源所在,其作用远非金钱与物质可比。
而要想让孩子接收到能量补给,说起来也并不复杂,只需要家长通过积极的话语,让孩子不断感知到被理解、被认可、被支持、被欣赏。
长久滋养下来,不论外界大环境如何,孩子的人生底色都是充盈自足、向阳而生的。
我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得到这般滋养。
互动得好礼
现阶段你的人生支点
或动力是什么?
来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