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意选牌
2.设置起手牌型
3.全局看
4.防检测防封号
5.可选择起手如(拼三张):金花,顺金,顺子,三同,对子 顺子牛,同花牛,牛九,牛八(麻酱)起手暗 杠, 控制下张牌,快速自摸,防杠防点炮
6.麻酱,金化,跑得快,红黑大战,捕鱼,十三张,龙虎等等更多玩法均可安装使用
7.苹果,安卓系统通用, 支持首款苹果安卓免越狱(全系列)辅助
#梓渝生日贺图# ?梓渝童趣怀旧风生日写真,生日快乐,永远赤诚鲜活未来继续在热爱里闪闪发光!#梓渝换新手机#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我们许多人都不知道,当你举起手机对准新能源车时,也许一道无形的“有害射线”正悄然逼近。
已经有很多案例证实,新能车上的激光雷达,会烧坏我们的手机镜头,甚至让监控镜头直接瘫痪。
这束让电子设备“闻风丧胆”的激光,对于人眼是否也潜藏着看不见的威胁?
新能源车上的激光雷达,堪称智能驾驶“未来科技的眼睛”。然而,它却在不经意间化身“电子设备杀手”。
国外一位车主,在检修车间拍摄自己的沃尔沃EX90。当拍摄到车辆激光雷达时,手机屏幕开始出现密密麻麻的斑点,且随着镜头的位移而晃动。原来手机镜头坏了,得去大修。
国内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问界 M7 的激光雷达,直接把停车场的监控干成雪花屏;一位蔚来 ET7 车主的手机,被激光雷达烧出“十字架”;
激光雷达为何如此凶猛?其工作原理,就是不停地对外密集发射红外激光脉冲,通过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计算出外界物体形状、大小和距离等。
而我们手机镜头中的CMOS传感器,对于红外光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度”。
当激光射到手机镜头的时,它就会可能会逐步烧毁 CMOS 的微透镜、拜尔滤镜等各个部件,甚至直接烧掉布线层。
于是,我们就看到手机屏幕损伤,从手机屏幕里的一个点、到线、再到整个面。
激光雷达如此损伤手机镜头,是否意味着我们不能再拍摄带有激光雷达的新能源车呢?其实不然,我们也不用这么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因为抛开剂量谈危害,这是不对的。尽管激光雷达威力惊人,但其破坏力需要满足严苛条件,日常使用中无需过度恐慌。
《中国光学期刊》实验数据显示,905nm波长激光能量密度达28.95mJ/cm2时,即可对手机镜头造成损伤,CMOS会出现点损伤。
以禾赛科技905nm雷达为例,在距离激光雷达10cm的位置,功率密度大概是0.0004 W/cm2。
假设是1秒的话,那单位换算之后能量密度也只有0.4mJ/cm2。这距离有害阈值很远,基本上对手机镜头无害。
实测中发现,搭载1550nm激光雷达的车型对摄像头损伤更显著。测试显示,某1550nm雷达在50cm距离照射10秒,即可使手机CMOS出现线状灼痕。
因此,我们建议:如果想拍摄车辆前脸,最好保持0.5米以上距离,且尽量避开激光雷达正面区域。
很多人不禁会担心既然激光雷达如此凶猛,连坚硬的电子元件都可能烧坏,那么岂不是更容易灼伤我们脆弱的眼睛?
其实大家尽可放心,根据目前的国际标准和科学原理,激光雷达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对人眼是安全无害的。
首先,车载激光雷达符合IEC 60825-1国际标准,达到最高安全等级 Class 1,其功率和辐射强度远低于对人体眼睛造成伤害的阈值。
因此,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车载激光雷达不会对人眼构成威胁。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其科学原理。
相较于对红外光比较敏感的手机镜头,人眼拥有“以柔克刚”的能力。人眼的生理结构,让其拥有着“防激光护甲”。
激光容易被液态水吸收,人眼在结构上拥有角膜、晶状体以及内部的水分。人眼角膜和晶状体,可吸收 90% 以上的红外激光,剩余能量被眼球内的水分进一步吸收。
即便直视激光雷达,视网膜接收到的能量也远低于损伤阈值。
此外,从技术原理来看,激光雷达在设计时就已经严格控制了单个脉冲的能量,并采用高速扫描技术,确保激光束不会长时间固定照射在同一位置,从而实现了对人眼的安全保护。
当然,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避免长时间直视新能源车上面的激光雷达,千万不要去挑战极限。
还有,目前一些高端手机,也已开始在镜头设计中采用抗反射涂层或外置滤镜,从而实现对激光能量的分散,降低直射传感器时的风险。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新浪汽车意见反馈留言板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底价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订阅信息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