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市各层面老年大学正在火热招生中,老年大学已经成为众多老龄人群退休后的“潮流”选择。不过,开在高校里的老年大学并不多见,老年人和青年大学生出现在同一个校园,也成了这一类老年大学的独特风景。同时,优秀的教师资源、高质量的办学条件也成为高校里的老年大学吸引老年朋友报名的重要因素。
其实,在高校里办老年大学在青岛早就有之。近日,记者对青岛各高校老年大学进行采访时发现,目前青岛多所高校都开办老年大学,他们成了终身教育的重要补充。
崂山区老年大学青岛大学分校的学员正在上声乐课
与本科生共用教学资源
近日,崂山区老年大学青岛大学分校项目负责人曲林的电话响个不停,最近正值2025年秋季学期招生,“每天大概有十来通电话,还有准备报名的老年人来学校实地参观,每天要接待五六拨。”曲林说。
2022年,青岛大学与崂山区老年大学共建崂山区老年大学青岛大学分校(以下简称“分校”)。曲林介绍,分校位于大学内,青岛大学负责分校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崂山区老年大学负责分校的统筹管理,统一招收学员,并对分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双方共享高校在职、退休、实习师资和线上线下优质课程,共同举办专家讲座,开展活动合作交流。“我们应该是青岛一本院校里,比较早的开办老年大学的学校之一。”曲林说。
崂山区老年大学青岛大学分校的学员正在上声乐课
目前分校根据青岛大学的学科优势已开设声乐、网球、无人机影视、国画、书法、水彩画6门课程十余个班。
曲林介绍,为保证教学质量,分校采取小班教学模式,每个班级学员二十人左右。收费标准按照全市系统内老年大学收费标准,460元一学年,但是与系统内老年大学不同的是,不是财政拨款而是自收自支。目前学员收费按照统一标准,老师的课时费核算为100元一节课,学员收费可以基本覆盖老师的课时费。目前分校共有学员超200人,其中5%左右是校内退休老师,其余为校外人员。
曲林介绍,目前老年学员是与本科生共用场地、教室等教学资源,所以分校开学一般会比本科生晚一周,根据本科生的课程安排,错位找到空余的场地或教室。比如,网球课,学校网球场本学年本科生10点之前和下午3点后不安排网球课,所以,分校网球课一般安排在上午8点至10点或下午3点至5点。
自考专科生圆了大学梦
在青岛的民办高校里,也同样开办了老年大学,比如位于西海岸新区的滨海学院。
7月2日是滨海学院老年大学2024学年结束后的第一天,当天,滨海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崔晓敏就找来了装修队,对舞蹈房、声乐、书法、国画等教室进行升级装修,还要将一个办公室改造成老年活动室。
作为全市首家开在高校的老年大学,滨海学院老年大学至今已服务近万名老年人,每年开设22门课程。“多年办学让我们有了一些经验,希望能开办更多贴合老年学员的课程为他们服务。”崔晓敏说,2025年秋季学期学校计划增设健康养生、智能科技等6门课程。
今年55岁的学员韩艳华自2017年滨海学院老年大学开学第一年就入学了。
上学期报名了视频剪辑、舞蹈等4门课程,下学期准备增加摄影课。
滨海学院老年大学学生正在上声乐课
滨海学院老年大学学生正在上太极课
“我在校外还报了一个拉丁舞班,虽然那位老师此前也在滨海学院老年大学教过我,但环境变了,感觉就不一样了。我就喜欢在大学里上课的感觉。”韩艳华说,每次走到校门口,对师傅说,“你好,来上老年大学”。那种感觉非常自豪。
从校门口通往教室的这一段路,韩艳华会经过操场、小湖,充满活力的学生从身边经过,“感觉我自己就是走读的大学生。”
滨海学院老年大学学生正在上瑜伽课
韩艳华高中毕业,之后自考专科,此前从事保险行业,提升学历一直是她内心的渴望,在这里已经上了8年大学的她准备一直上下去。“我孩子说妈妈你总上课,也不毕业。我开玩笑说要在这里把自己修成博士,践行终身教育的理念。”韩艳华说。
据了解,除了滨海学院,黄海学院、恒星学院等多所民办高校都开办老年大学。
师资力量最吸引老年学员
师资力量是高校里的老年大学最吸引学员的部分。
“我们的强项是学科体系完备,由于教学质量高,吸引了众多学员。”曲林说。
1997年出生的孙晓宇是青岛大学声乐专业2025届硕士毕业生,在分校里担任声乐老师已经快3年了。
“学员们的素质普遍较高,很多人退休前是老师、事业单位从业者等,他们对精神层面的要求很高,在学习声乐时,入门之后还想学更多专业的内容,所以他们对老师的知识结构要求也相对较高。”孙晓宇说。
声乐班班长卢少玉今年63岁,毕业于海军政治学院,之前在崂山区老年大学本部上课,由于青岛大学离家只有两站地铁距离,所以2023年开始就在分校上课。卢少玉说,孙晓宇老师的教学风格深受学员喜欢,有活力又专业,能够让学员们在短期内快速提升。
孙晓宇说,老年朋友们学习很投入很用心,他们还会将演唱的视频和歌词用AI软件生成一段全新的视频,给教学增加了许多乐趣。“教他们很开心,他们是我的能量站。”孙晓宇说。
孙晓宇所带的班级从最初的2个班30多个学生,也发展到现在5个班接近100个学生, 教学水平不仅得到老年学员的认可,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青岛大学音乐学作为山东省重点学科的完整体系。
滨海学院老年大学朗诵班老师徐丽达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老年大学任教2年。“这些年轻老师上课特别有活力,对我们既哄着又鼓励,就算你做得再不好,也不会遭到打压。”
韩艳华说在大学里上课,感觉自己年轻了很多,老师的年龄就像他们的孩子,但老师的耐心程度是他们从自己的孩子身上找不到的。“把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从不知道什么是相册教会到现在灵活剪辑视频。”
“我们学校的老年人总是朝气蓬勃的,他们身上那种昂扬的心态也会感染着年轻学生。”滨海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崔晓敏说。
完善市民终身学习途径
我国确立了“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发展目标,老年教育是其中重要一环。
全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将“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作为重点推进的主要任务之一。《“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强调“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支持各类有条件的学校举办老年大学(学校)、参与老年教育”。《山东省老年教育条例》也倡导“具备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设老年学校,鼓励社区、村居设立老年学校或者老年学习点。”
“为顺应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老龄工作转型,推进老年教育资源向基层延伸,所以学校与崂山区老年大学共建分校。”青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燕说,在不影响本科、研究生上课的前提下,尽可能合理安排适合老年学员学习的课程。
“老年大学能够通过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课程设计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张燕说,分校努力打造家门口的学习点,完善市民终身学习途径。这也是学校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级而开展的社会管理模式创新探索,学校力图让老年教育更加便捷和普及。崂山区老年大学青岛大学分校获得2024年中国老年教育优秀案例奖。
民办学校开办老年大学则更多依靠学校力量。“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学校服务社会的窗口,开设有许多对外项目,可以用来助力老年大学。”滨海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崔晓敏说,学校完善“高校+老年教育”的办学模式,今年要启动专项补贴政策,来助力老年大学,帮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此外,还将深化与社区的合作,着力打造“银龄智库”,为社区治理注入新的活力,为终身学习理念贡献高校力量。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