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放榜夜,上海家长李女士盯着电脑屏幕愣住了:儿子考了600分,但全市排名却比去年低了2000名。
“去年能进复旦,今年可能连211都悬。”
这并非个例——浙江省600分以上考生占比13%(5.2万人),河南省52065人,上海市更以1250人创下175%的暴涨纪录。
数据对比:
浙江:40.2万考生中5.2万人过600分,占比13%
上海:600分以上人数从714人飙至1250人,增长75%
河南:138万考生中5.2万人过600分,但211录取率仍不足5%
“以前600分是学霸的门槛,现在成了中等生的及格线。”
一位杭州重点中学教师感叹。
规则暗变 数学:砍超纲题,拼细心度
2025年数学卷彻底告别“怪题”:
题量从19题增至20题,但单题分值下降(单选5分→多选6分)
压轴题从“幂指函数”转为“三角函数”,重点考思维过程而非技巧
广东考生小林直言:“计算量少了,但每一步都要更仔细,错一个符号就丢分。”
现代文阅读新增“科普类文本”,取代传统新闻材料
古诗文默写配画题:“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需匹配水墨画意境
北京考生小王苦笑:“以前背模板能拿分,现在不读透文章根本写不出答案。”
广东、北京试点物理实验操作计入总分:
杭州二中考生小张因“电表改装实验”操作规范,物理多拿8分
河南某中学实验室每天开放,学生戏称“现在不做实验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理科生”
职校录取线反超普高 案例1:杭州中本一体,600分扎堆
乔司职高纺织技术与服务专业:投档分606分,最高分628分
家长王女士放弃普高:“职校能直升浙理工,比挤高考独木桥稳妥。”
历城职业中专数控专业:最高分549分,超普高线1分
考生小刘:“我对机械操作感兴趣,‘3+4’本科班既能学技术又能拿学历。”
山东中职招生首次出现“整体超普高线”学校
武汉仪表电子学校技能高考本科上线率98%
谁在笑,谁在哭? 赢家:三类学生
基础扎实、细心严谨的“工匠型”考生数学计算量下降,但步骤分更严 语文答案在原文,但需精准定位
动手能力强、选科搭配巧的“技术流”物理实验操作分值提升,选“物化生”组合优势扩大
早规划职教路径的“清醒派”中本一体、职教高考避开普通高考内卷
依赖刷题、思维僵化的“题海战士”数学创新题、语文开放性题目直接拉分
盲目冲刺高分、忽视选科的“普信生”河南700分考生因未选“物化”无缘清北
当600分不再稀缺,当职校录取线反超普高,一个灵魂问题浮现:
“我们究竟在为什么而教?为分数,为名校,还是为人的能力?”
上海某重点中学开始增设“人工智能基础”课程
浙江将“劳动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教育部明确:2027年起,外语听力成绩计入总分
分数膨胀不是终点,而是教育改革的阵痛。当规则从“考知识”转向“考能力”,当路径从“独木桥”变为“多选道”,或许我们该重新定义“成功”——
“不是你的孩子考了多少分,而是他是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