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第十高级中学心理老师 庞诗萍
碎碎念
生活中的挫折无处不在,而孩子能否在逆境中保持积极心态,关键在于引导孩子合理地认知挫折情境,帮助他们建立应对挫折的心理韧性。
中学阶段的孩子,在归因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父母可以尝试引导孩子进行可控归因分析,再唤醒他的自主意识,助力提升其心理韧性。可控归因是指个体在对事件或行为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时,将原因归结为自己能够控制的因素。例如,当孩子考试失败时,父母避免说:“没关系,考不好也没事。”这只会强化孩子“放弃是合理的”的想法。父母可以这样说:“你觉得这次是复习方法不对,还是考试时太紧张了?”帮助孩子从自身可控的地方寻找原因。同时,父母还需要赋予孩子选择,询问他:“你希望妈妈给你提供一些帮助,还是自己先试试看?”唤醒孩子的自主意识,并逐步建立起面对挫折的心理韧性——这种成长既来自可控环境提供的安全感,也源于自主探索带来的胜任感。
练一练
自制挫折教育桌游
1.道具准备:与孩子一起制作两种卡片,一种是挫折卡,让孩子在卡片上写出他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挫折;另一种是策略卡,策略卡是空白的,做好标记把两种卡片区分开来。
2.游戏开始:先把挫折卡平铺在桌面上,反面朝上掩盖卡片的内容,父母随机抽取其中一张,让孩子利用策略卡写出他的应对方案,父母及时记录挫折卡片的内容和孩子的应对方案。
3.游戏结束:对孩子产出的所有策略进行打分,评选出最佳策略,强化科学的应对方案。
温馨提示: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不乏挑战,父母没必要为了做好挫折教育而刻意制造人为的挫折,徒增孩子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