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教育浪潮的推进,国际本科项目逐渐成为不少学生和家长的新选择。对于高考成绩不理想但仍希望接受优质本科教育、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学生来说,“2+2”“3+1”等国际本科模式似乎提供了一条“低分逆袭”的捷径。然而,围绕国际本科的认可度、含金量、报考风险也存在着广泛争议。本文整合多方信息,对国际本科的优势、弊端、认证政策及真实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帮助学生和家长做出理性判断。
文章来源于留学生研究社 作者 梁晓轩
国际本科是国内高校与海外院校合作开设的本科培养项目,通常采用“国内+国外”分段培养模式。学生在国内完成1至3年语言和基础课程,再前往海外合作大学完成专业课程,最终获得国外高校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这类项目分为“计划内”和“计划外”两大类:
计划内项目
计划内国际本科通常属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正式招生计划,入学需通过高考录取,部分4+0项目甚至要求过一本线。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国内大学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即“双证”),同时拥有海外高校的学位证书。这类项目数量有限,竞争激烈。
计划外项目
大部分国际本科项目是“计划外”招生,不依赖高考录取,主要通过学校自主招生测试选拔。此类项目毕业生无法获得国内高校的正式毕业证,只能拿到合作高校的结业证和海外大学的学士学位(即“单证”)。例如,西南财经大学2+2国际本科毕业生仅能获得西财的结业证和海外学士学位,但同样拥有西财校友身份。
结论:计划外国际本科并不会获得国内统招本科的毕业证。凡是宣称“可拿双证”的项目,学生和家长需格外警惕。
图源:网络
1.学信网不直接认可国际本科
学信网的学历信息主要针对国内高校的全日制学历。由于国际本科最终颁发的是海外院校的学位证书,因此无法在学信网查询到相关记录。
2. 通过中留服认证等同国内本科学历
虽然学信网上查不到国际本科的学历,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不被认可。只要所读海外院校出现在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名单中,毕业生即可通过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中留服)进行学历认证。获得认证书后,国际本科毕业生在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等方面可享受与国内本科生同等的待遇。
3.国际本科是否算第一学历?
只要项目正规,通过中留服认证的学士学位会被视为本科第一学历。换句话说,对于从未读过国内本科的学生,国际本科学历就是他们的第一学历。
图源:网络
1.名校跳板
国际本科为许多未能通过高考直升名校的学生提供了“曲线救国”的机会。通过国内阶段的学习积累成绩和语言能力,学生可凭国际本科背景申请QS排名前100的海外硕士院校。
2. 成本低于全程留学
由于前期2-3年在国内就读,国际本科的总费用一般为50-90万元,相比直接出国留学动辄120-160万元的开支,整体成本节省40%-60%。
3. 适应海外教学
国内阶段采用全英文授课、论文写作和小组讨论等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缓冲区”,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海外教育体系,降低直接留学的学业风险。
4. 就业竞争力
国际本科毕业生具备海外学习背景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特别受到外企和跨国公司的青睐。此外,部分一线城市的人才引进政策也会对海外学历提供加分或落户优惠。
图源:网络
1. 学费高昂
虽然相较于全程留学更便宜,但国际本科的学费仍高于国内公办本科,四年学费往往超过30-40万元,再加上教材费、签证费和海外生活费,总开支可突破50万元。
2.项目质量良莠不齐
随着市场火爆,一些不正规机构打着“国际本科”旗号招生,存在偷换概念、虚假宣传排名、甚至与海外院校无实际合作等情况。若项目未在中留服备案,毕业后无法认证学历,等于“白读”。
3. 语言与学术压力
国际本科普遍采用全英文授课,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是一个巨大挑战。若国内阶段未能打好基础,出国后容易因学业压力大而延迟毕业。
4. 学历含金量争议
部分国际本科对接的海外高校排名较低,与国内“双一流”院校相比,在就业和考研上可能存在竞争劣势,尤其在国企、央企及公务员等岗位上,用人单位对学校层次仍较看重。
图源:网络
为了避免陷入“花钱买坑”的局面,家长和学生在报名前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查备案:确认项目是否在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和中留服备案。
看对接院校:了解海外合作院校的综合实力及学科排名。
实地考察:考察国内阶段的师资、教学质量及管理制度。
问往届情况:参考往年毕业生的去向、升学率和就业情况。
明确费用:确认学费及额外开支,评估家庭承受能力。
分辨计划内外:搞清楚是“双证”还是“单证”,避免被宣传误导。
图源:网络
综合来看,国际本科更适合以下几类学生:
高考成绩不理想,但有经济条件和出国留学意愿;
希望将来申请海外名校硕士,寻求“低门槛+高跳板”模式;
英语能力较好,愿意接受国际化教学模式;
目标就业方向偏向跨国企业、外资公司或海外发展。
对于成绩优异的“学霸”,或有志在国内深造的学生来说,国际本科未必是最优选项。尤其是一些低质量的“1+3”或“3+0”项目,不仅学校排名偏低,还存在师资不足、教学混乱等问题。
图源:网络
国际本科不是“万能通行证”,但也不是“白读”。它的价值取决于学生的目标、家庭经济状况和项目质量。对于真正想利用国际平台提升自己、具备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国际本科可能是一条更具国际视野的成长路径;但对于只抱有“镀金”幻想、缺乏信息甄别能力的家庭,盲目选择不仅花钱多,还可能在就业和升学中遇到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