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教育部那个新规,说中小学课后服务要延到 6 点,我第一反应是 “哎这不错啊”,结果翻了翻家长群里的聊天,发现大伙根本没多开心,反倒愁事儿一堆。
先说这政策的初衷,确实是戳中家长痛点了。现在双职工家庭多,以前学校 3 点多 4 点就放学,我同事之前天天得跟领导请假早退接孩子,要么就找小区里的阿姨帮忙看,一个月给不少钱不说,还总担心孩子吃不好玩不好。按说延到 6 点,正好赶上个下班点,家长顺道接孩子,多省心啊?可真到实际情况里,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
就说我邻居家那情况,她在互联网公司上班,说是 6 点下班,可加班跟吃饭似的平常,有时候领导临时丢个活儿,就得拖到七八点。孩子在学校待到 6 点,她根本赶不过去,只能让孩子在传达室等,有次冬天孩子等了快俩小时,回来冻得鼻尖通红,她心疼得直掉眼泪。还有次赶上晚高峰堵车,明明就几公里的路,愣是堵了一个多小时,孩子在学校门口跟保安大爷聊天,她到的时候,孩子都快把大爷的故事听遍了。
再说这课后服务里头到底干啥,家长心里也没底。我姐家孩子上三年级,学校说课后服务就是写作业加看点课外书,可前阵子孩子回来跟她说,老师有时候会趁这时间讲新课的重点,还布置额外的练习题。我姐就犯嘀咕了:这到底是课后服务还是变相补课啊?本来孩子放学就累,再额外学一堆,哪儿扛得住?还有的家长说,他们那边学校的课后服务就是让孩子在教室里坐着,要么自己写作业,要么就发呆,老师也不怎么管,那这不就是花钱让孩子在学校 “坐牢” 吗?还不如早点接回家,好歹能吃口热乎饭。
还有老师那边的情况,也挺让人揪心的。我同学是小学老师,之前跟我吐槽,说现在课后服务延到 6 点,她每天早上 7 点多到学校,晚上 6 点多才能走,回家还得批改作业、备课,有时候忙到半夜。她自己还有个上幼儿园的孩子,只能让老公先接回家,等她到家的时候,孩子都快睡了。她说现在跟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有时候孩子问她 “妈妈怎么总不陪我”,她都没法回答。要是长期这样,老师精力跟不上,上课状态肯定受影响,最后不还是孩子受委屈?
最让家长放不下的还有安全问题。孩子在学校多待那俩小时,万一出点事儿咋办?虽说学校有老师看着,但那么多孩子,老师也不可能个个顾得过来。前阵子听说有个学校,孩子在课后服务时间去操场玩,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擦破了好大一块皮,家长去学校的时候,老师还在忙着管别的孩子,没及时发现。虽说不是大伤,但家长心里肯定不舒服,总觉得孩子在学校多待一分钟,就多一分风险。
说真的,这政策出发点是好的,想帮家长解决难题,可执行起来咋就这么多漏洞呢?要是能多听听家长和老师的想法,把这些问题捋捋清楚,比如能不能灵活调整点放学时间,或者把课后服务的内容跟家长说清楚,别让大家瞎担心。不然这好好的政策,最后反倒成了家长的新负担,多不值当啊。你们身边要是有这种情况,是不是也跟我一样觉得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