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北大录取通知书疑似存在病句,为什么被围观
开心田螺
2025-08-17 11:13:34
0

光明网评论员:8月6日,有网友发帖指出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中两处表述存在语句问题,引发关注。北京大学回应称将接受网友建议并反馈相关部门,后续将研究改进。

网友在帖中提出的第一处问题为录取通知书中的“我校决定录取你入xx学院(系)专业学习”。该网友认为,此句存在“句式杂糅”问题,“决定”“录取”“入”“学习”多个动词叠加,且“录取”不可接兼语结构,建议修改为“我校决定录取你为xx学院(系)专业学生”。

第二处争议语句为“请你准时于二〇二五年八月十八日凭本通知书到校报到”。网友指出其存在“语序不当”和“用词不当”:一是“准时”作为状语应置于谓语“到校报到”前,而非时间状语前;二是“准时”通常对应具体时间点,而“八月十八日”为一天时间范围,建议将“准时”改为“按时”,表述调整为“请你于二〇二五年八月十八日凭本通知书按时到校报到”。

之所以要长段地粘贴上原文,是因为这些所谓“病句”,其实非常微妙,很难说是那种一眼有误的问题。如果不进行非常细致地解释,可能很多人都看不出问题何在。

这也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这些是不是病句,其实是存疑的。比如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张三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两处表述并非严重语病,但存在不够简洁通顺的问题。这些语言,可能念起来比较拗口,但是不是“错”,却陷入了争议。

这里且不去分析对错,这个录取通知书其实已经使用了三十年,为何在今天突然引发了争议,这才是更有意思的话题。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在前互联网时代,北大录取通知书很难被大众围观——毕竟考上北大的学生不是那么多,也没有地方去晒、去被评价,大多数人看不到。

而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社会对大学的评价视角已经偏转了。以录取通知书、毕业证书为例,近些年被翻出存在错别字、翻译错误、语病等情况的并不少,大学在这些细节层面,已经拉低了期待,也日常化地遭受审视。

另一方面,则是大学本身光环的去魅。人们似乎不太相信大学能“凡事皆对”,公众越来越习惯平视大学。这让人们面对大学时更加“自信”,反复咂摸起是不是病句,而不是天然地觉得,“嗯,这么写一定有它的道理”。

其实,这种审视的目光,某种程度也是大学自己培养出来的。就像近些年,不少高校都在录取通知书这种仪式上越来越用力,堪称“争奇斗艳”。而在一些媒体的解读中,也习惯把这种细节的用心,上升为“大学精神的具象呈现”。那么反过来,当这些细节遭受质疑时,同样的思维也会被代入。

客观来看,无论是精美的录取通知书,或者是一些所谓问题,都未见得能上升到多么宏大的价值。只不过在某种思维模型形成之后,想要改变又很难,在器物层面百般凝视,进而提炼出精神层面的议题,互联网上类似的讨论也就层出不穷了。

对于大学来说,恐怕也只能努力适应这种互联网生态,在细节上多用心多注意了。至于这些到底是不是问题,又需不需要改变,大学也不妨有自己的判断和定力,尝试和公众沟通。

(来源:光明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安徽三所大学揭牌亮相 安徽第二医学院,正式亮相 8月16日,安徽第二医学院在合肥市新桥校区举行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 根...
“苏超”小课堂③丨“老三不让老... 我们依旧用心备了课 接下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本节课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设置要求和球迷已有...
《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来源:中证金牛座 财政部8月11日消息,财政部、教育部修订并发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
实战砺剑:民警转正考核见证锋芒... 8月12日,江西省洪城监狱2024年录用民警试用期转正考核正式拉开帷幕。笔尖沙沙作响,队列呼号铿锵有...
托管服务“穿马甲”,暑期一些地... 聚焦 自习室里不“自习” 托管服务“穿马甲” 暑期一些地方学科培训“隐蔽作业” 8月初,家住北方某大...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就业、深造情况... 点这里 ↑ 老满说高考 作者 l 老满 生涯规划师l 升学顾问l 拆书家 大家好,我是升学顾问满路,...
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公布,精确测... 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这是2020年中国和尼泊尔共同测量后确认的数据。珠穆朗玛峰的...
德贤持有高风亮节,公正如烛,毫...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这句古语出自旧唐书·杨师道传中歌颂魏徵的诗句。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说,品德高...
找准真需求 提升硬实力(在一线... 本报记者 丁雅诵 前段时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张百川通过答辩,顺利毕业。些许不同的是,他...
教育强国视域下高校“国际化+”... 当今中国对拔尖人才的需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2025年初,《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