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高校人文学科建设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互鉴,南开大学哲学院一行应邀入驻孔学堂开展学术研修。此次研修活动由哲学院院长干春松教授领衔,张晓芒教授、单虹泽副教授参加,随行人员包括聂科记与王娇两位博士生。
活动期间,在孔学堂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南开大学师生系统参观了儒家文化展示区及孔子展览馆、儒学馆、阳明馆、杏坛、奎文阁、六艺学宫、研修园等研修场所,全面了解各功能区的历史沿革与文化内涵,切身感受孔学堂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独特价值。
7月30日,哲学院师生赴黔东南州雷山县南猛村,参加了以芦笙文化传承与发展为主题的座谈会。座谈会上,当地非遗传承人详细介绍了芦笙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其在苗族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干春松教授、单虹泽副教授与当地领导和学者围绕民族音乐与地域文化的传承展开交流,探讨了民间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发展路径。
8月1日,哲学院师生参访了阳明文化(贵阳)国际文献研究中心。该中心珍藏了大量阳明学相关的古籍文献与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在中心工作人员引导下,哲学院师生深入了解了王阳明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与传播脉络。此次参访不仅为学者们提供了珍贵的一手文献资料,也为后续的阳明学研究开拓了新的学术视野。
8月3日,哲学院师生与孔学堂相关领导举行了以阳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座谈会。与会人员从哲学思想、社会历史、文化传播等多维度探讨了阳明学的历史源流和当代价值,特别是在培育民族精神、推动文化自信方面的现实意义。单虹泽副教授指出,阳明学不仅是明代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当今提供了关于心性修养与社会实践的深刻启示;双方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阳明文化研究成果的转化与传播。
此次研修活动内容丰富,不仅深入探访了地方民族文化,还结合阳明文化的学术研究与现代价值进行了探讨,展现了南开大学哲学院在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积极作为。哲学院师生一致表示,将把此次研修成果融入今后的教学与科研中,促进哲学与文化资源的交流共享,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贵阳孔学堂
上一篇:我市启动建设“数智强师”示范区
下一篇:小学教育重担,为何多落家长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