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自己而言,生活的根本任务在于,找到属于你的、适当且愉快的生活方式。”
“在我们这个时代读哲学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学科的知识难度和持续学习的耐心,而是无处不在的质疑,特别是基于工具理性和实用主义的、那种自以为是的精明带来的无知的傲慢。”
“如果可以保持当下的心灵平静,且在未来不反复懊恼和悔恨,那么任何一段时光都是值得的。陷入焦虑和懊恼且无法自拔,是我能够想象的、唯一浪费生命的方式……”
9月6日,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程乐松在2025年开学典礼上的致辞火出圈,被网友称为“封神”。
在这段十多分钟的致辞中,程乐松从开学典礼的周期性和仪式感讲起,给在座的哲学系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关于哲学和读书的思考和建议。
“因此,我给各位的建议是,即使没有专注读书,也不要像一个花蝴蝶一样出现在校园活动和社交的每一个场合,太多的选项与没有选项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我将这种‘物理性参与、精神性游离’定义为‘校园生活的渣男状态’”。
他告诫同学们,面对大学里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选择,逐一尝试是笨拙的,“持续的尝试和不断地变化,不敢做选择,从心灵状态上看,无非是不自信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典型症状而已。”
他认为,在大学生活里,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或者将时间和情绪消耗在何为最优选择中,都是缺乏清晰的自我认识,且无法找到专注投身的状态和目标。
对于同学们的人生选择,程乐松特别告诫,“当下所有的精明算计从人生的跨度出发都显得笨拙和短视。希望大家不要用精明的利益算计来代替深入内心的反思,也不要用虚无缥缈的伟大前程来消磨投入当下的热情。”
这篇真挚的、饱含人文主义的演讲很快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开来,有网友说:“十年文科生看到北大哲学系开学致辞泪目了。”
小红书网友帖文截图
面对网络上关于“文科无用”的各种质疑,程乐松也给出了他的观点:“我认为,如果学习哲学可以让一个人得到自信的笃定和笃定的自信,就是极为成功的。”
小红书网友帖文截图
不少网友表示,这篇演讲让大家看到了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文主义依然充满力量,文科并非无用。
小红书网友帖文截图
一位在现场聆听了程乐松演讲的北大哲学系同学告诉记者,程老师的话让她非常感动,也深受鼓舞。
其实,这并非程乐松第一次出圈,今年6月,他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同样被网友称:“直击心灵。”
“生活的最大天敌就是不自觉地陷入虚假的表演——不是做自己,而是在表演别人眼中的自己。”
“成功与否是一种外在判断,而平和的快乐却是一种难以自欺的直接感受。”
“哲学不会直接产生可计价的交换价值,因为她始终专注以平和的自觉为目标的、对时代与世界的审慎观察,而不是成为可与他人交换的‘产品’。”
金句的背后,是程乐松回答了当代青年人所面对的时代困惑,用哲学的真正价值去抵抗未知生命旅程所面对的种种艰险。
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程乐松在2025年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上下滑动看全文】
你被程老师的演讲击中了吗?
文 | 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综合 |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北大哲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