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钰金
厦门外国语学校
作为一名入职两年的高中班主任,我始终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用真诚与责任对待每一位学生。两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积累了实践智慧,也收获了来自家长和学生的广泛认可与信任。
育人理念:
育人即育心,用真诚叩响心灵之门,以智慧点亮成长之路,静待生命之花自在绽放。这既是一份责任,更是一场温暖的修行。
教育,说到底是一场心与心的相遇。它饱含着人情的热度,映照着人性的光芒,更离不开人道的关怀。作为班主任,我始终相信,爱学生,
要学会倾听,倾听他们藏在作文里的困惑,倾听他们课间低语的秘密,倾听那些在家长电话里欲言又止的心事。
教育要求我必须怀揣一颗追求“真”的恒心,用实实在在的行动
去靠近、去理解、去点亮每一颗独特的心灵。
而小文同学的故事,正是这漫长旅程中,深深触动我、也让我深刻领悟教育真谛的一束光。
九月的暴雨抽打着教室的窗棂,那个空了三天的座位终于迎来了它的主人,少年用左肩顶开教室后门,湿透的校服紧贴着嶙峋的肩胛,墨绿色薄毯如盔甲般裹住右侧身躯。
家访那夜,台灯在小文母亲脸上投下颤动的阴影。“几年前他突然在足球场上摔倒,一切都来得太快……这次重伤让我害怕了。这两年我拼命带他看世界,就怕哪天……”未尽的余音里,我瞥见书柜深处蒙尘的足球奖杯。
这让我想起维果茨基的著作有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真谛是在残缺的土壤培育完整的灵魂”。那道薄毯裹挟的何止是萎缩的肢体,分明是被命运铐住的翅膀。
学校的特色活动,外语节到来前,剧组为特效制作焦头烂额。正当此时,宣传委员旋风般冲进我的办公室大喊:“小文会魔法!”于是拿起我的手机让我打开社交平台,看小文为他们剪辑的视频,短短五分钟,已经有几百点赞。
流畅的剪辑、精妙的转场,都在他飞舞的右手下跃上屏幕。当胶片齿轮托起金属字、血迹幻化成玫瑰飘落时,所有人都为他欢呼喝彩。
外语节后,我向全班宣布:“经民主决议,聘小文同学任班级多媒体技术指导。”二十三秒的掌声如暖流漫过教室——心理学著作说这是建立安全感的最佳时长。
班会结束后,我收到他给我递来的小纸条,上面写着“老师,大家今天都来问我剪辑的技巧,我很开心。”我继续鼓励他,多和同学们交流,其实同学们都很崇拜你。他将信将疑:“真的吗?”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的自卑好像消散了一些。我这是明白,教育像光,可以缓缓照进心房,却能温暖他的全世界。
时间来到了下学期,班级歌咏赛在即,我积极地在班级寻找主唱,几位活跃的同学都主动报了名,突然我看到角落里低着头的小文,我说:“小文来这一句吧!”他再次红着脸,没有拒绝。
在决赛夜的聚光灯下,他身着泛着月华光泽的白色制服,唱着
“可是只要想起你的名字,我总会重拾信心。”
没有彩排时的抖动,他的歌声中透露着坚定,表情也不再有羞涩和害怕,取而代之的是对祖国母亲的敬畏。
教育从来不是坦途。最初接手这个班级时,小文就像操场边的影子。每次大课间的音乐响起,他总是飞快地裹紧那条墨绿色薄毯,缩进教室最角落的座位。有次我故意在课前宣布:“今天体育课做操,所有人必须到场,不允许迟到”他攥着毯角的手指瞬间发白,下课后同学们都下去了,他走过来:“老师,我能去图书馆吗?”我当时看他求助的眼神,心一软答应了他。
之后我左思右想,如果每次他大课间不下去,同学们更会觉得他和其他人不一样,小文也会自己觉得他不如其他人。
第二天,我又去找了他,向他提出了“请求”:“老师不想把你一个人丢在教室,你站在我旁边陪我聊聊天好不好?”他没有拒绝。
歌咏比赛过后,大课间改成了跳绳,小文依旧站在我旁边,看着长绳挥舞,他期待的眼神告诉我,他想试试。我将他悄悄地推进班级队伍,在同学们的呐喊助威声中,他随着长绳上下跳动。结束后,我对他说,
“你看,你和其他同学其实没有什么不一样”
,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从前的小文总是裹着那条墨绿色薄毯走进教室,像披着坚硬的铠甲。经历了外语节、歌咏比赛、大课间,他的毯子出场次数越来越少了。
真正的转变发生在雨季的清晨,大课间铃声未落,体育委员举起跳绳绳柄对他说:“小文哥,试试新装备?”全班目光聚焦处,左手抓住手柄的瞬间,那条裹了整整九个月的墨绿薄毯,像蜕下的蝉衣般飘落,
他笨拙却奋力挥动绳索的身影,在灰蒙天色里划出银亮的弧线。
三日后,他的座位再不见毯子的踪影。他的母亲在电话里哽咽:“今早他出门前,把毯子叠好放进衣柜最底层。”放学整理讲台时,我在抽屉发现他的字条:
“张老师,原来阳光照在皮肤上会痒。”
我眼眶有点红了。
这条薄毯的消失让我彻悟,真正的教育不是蛮力撕扯保护壳,而是在裂缝处栽种希望。
班主任的使命,是织就一张由专业设计、集体温度与个体价值感交融的网,当孩子感到安全与被需要时,最坚硬的茧也会自然开裂。
就像此刻的窗外,小文正伸展左臂测量篮球架高度,曾受过伤的疤痕裸露在夕阳下,像一枚被岁月包浆的勋章。原来最动人的成长,是看他们亲手卸下铠甲,让伤痕也成为接收光亮的容器。
他不再偷偷躲在角落,不再悄悄掩饰悲伤,不再时不时流露出自卑,因为他有我对他的信任,班级全体同学对他的崇拜。
教育的终极浪漫
莫过于见证受伤的雏鸟
终成引路的头雁
当我们以专业为舟
以爱心为桨
渡人过河的同时
那条承载伤痛的薄毯
终将在彼岸化作迎风的帆
供稿:厦门市教育局德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