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确立人生目标、塑造高尚品格的关键环节。为助力新生快速熟悉新生活、融入新环境、完成角色转变,我校实行“一年级启航计划”,打造“适应-融入-成长-卓越”的新生成长链条,坚持集中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全面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通过军事训练、专题讲座、交流座谈、参观实践等多种教育载体,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贯穿学年、分层分段的入学教育体系。
“开学第一课”
新学期的序章已经拉开,
对新生而言,大学的“第一课”究竟是什么模样?
是带你触摸专业领域的奇妙脉搏?
是教你如何在陌生环境中保护自己,
还是帮你勾勒未来四年的成长蓝图?
为帮助2025级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明确成长方向
各学院已经交出了精彩答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心理学院、
经济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纪检监察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
传播学院、社会历史学院、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课堂,
一一解锁这些干货满满的“开学第一课”!
教育学院
主题:遇见教育、遇见未来
主讲人:洪明
9月8日,教育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第一课”于仓山校区胜利楼礼堂举行。洪明教授以“遇见教育、遇见未来”为主题,从教育、学习与未来三个维度展开讲解。他指出教育具有促进个体发展、推动文明传承和国家振兴的重要意义,强调大学是从“被动学习”转向“学会学习”的关键阶段,并鼓励同学们通过阅读、思考与表达提升学习能力。面对AI与国际环境等挑战,他提出教育学人应立足本土、放眼世界,以创新回应变革。最后,他期望新生保持好奇、培养研究力、坚守教育情怀,共同期待教育与未来的美好相遇。
教师教育学院
主题: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主讲人:吴文哲
9月8日上午,教师教育学院在仓山校区胜利楼礼堂隆重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教师表彰大会。会上,院长吴文哲围绕“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为2025级新生带来“开学第一课”。院长以“三点体会”与新生共勉:一是胸中要有碧血丹心,传承教育报国精神,牢记“四有好老师”使命,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教育事业;二是手上要有真枪实刀,在学院搭建的专业建设发展计划1.0、2.0、3.0平台上,练就硬本领,应对教育变革与人工智能新挑战;三是眼里要有高山流水,培养高雅兴趣,热爱阅读,坚持运动,摒弃不良习惯,追求丰盈人生。他还对少数民族预科生、本科生、“3+2”专本贯通生、研究生等四类新生,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鼓励全体新同学“立长志”“明小标”“守底线”,奋力书写灿烂的青春华章。
心理学院
主题:心理学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主讲人:连榕
9月7日晚,心理学院首任院长、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术带头人连榕教授为2025级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连教授围绕“心理学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展开授课,内容兼具思想深度与专业温度,希望新生以“开学第一课”为起点,补足精神之钙、夯实专业基础,努力成长为兼具学术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经济学院
主题:在福建师大的沃土上,让青春绽放成长力量
主讲人:游祖勇
游祖勇先生以自身的成长轨迹为生动脉络,将自己在求学时期的探索与思考、步入职场后的实践与沉淀,以“梦想无边、青春无限、生命无价”等三个主题,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他对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一是青年当有敢想敢闯的勇气,勇于克服现实困难、冲破思维定势。二是青年应始终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对生活的热爱,充分利用有限的校园时光,广泛涉猎知识、查缺补漏短板、拓宽个人视野,在新的学习平台上孕育强劲力量和勃勃生机。三是面对困难与挑战,要常怀赤子之心、永葆家国情怀,学会调适心态、管理情绪、积极应对,努力做到“不焦虑、不抱怨、不迷茫、不封闭、不盲从”,在奉献与奋斗中书写无悔青春。
法学院
主题:从民事案例谈法律思维的养成
主讲人:杨垠红
9月11日,法学院杨垠红教授为2025级新生带来别开生面的入学第一课。课程围绕“从民事案例谈法律思维的养成:高空坠物侵权责任和公平分担损失”主题展开。课程伊始,杨院长围绕高空抛物责权,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责任人和侵权人追偿权的规则,深入剖析高空抛物追责法律要点,剖析案例背后的逻辑脉络;随后,杨院长结合典型案例“电梯劝烟猝死案”,与新生互动提问,激发新生对法律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新生思考双方责任分担的法律问题,拆解其中的法律责任认定逻辑。通过第一课,学生初步建立法律思维,认识到实践中坚守公平正义原则的重要性,对法学专业有了更直观且深刻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题:书香满杏育英才,师泽润心启新篇
主讲人:阮传瞰、傅慧芳、杨君火、
黄雯、杨晶、刘福强
活动伊始,现场播放视频《书脊上的光年》。视频中,我校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校长李建平教授深情讲述在从教五十周年之际,将毕生珍藏的数万册图书无偿捐赠给母校福建师范大学,成立“李建平书屋”的初衷及自己一生爱书、读书、藏书、赠书的故事。座谈交流环节,阮传瞰以学院深厚悠远的发展历程为脉络,阐述了学院在教学、教研以及人才培养等关键领域所斩获的卓越成绩。他激励新生们要深刻领悟并始终传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未来的学习与研究中,勇担使命,将马克思主义学科进一步发扬光大。傅慧芳回顾李建平教授捐赠藏书之事,强调学术传承至关重要,指出书屋有三大“难得”:藏书数量的雄厚是难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是难得的;自由借阅的机会是难得的。基于此,她呼吁全体师生珍惜爱护藏书,做好保护工作。黄雯结合学习成长需求,建议新生从专业特点出发研读经典提升素养,带着问题研读、深化理论认知,知行合一、在社会实践中读好“无字之书”。刘福强分享成长经历,建议新生做有信仰、有活力、有温度的读书人。
纪检监察学院
主题:纪检监察学的逻辑理路
主讲人:林月恩
9月8日,校纪委书记、省监委驻福建师范大学监察专员、省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分会会长林月恩研究员以“纪检监察学的逻辑理路”为题,为纪检监察学院2025级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林月恩从“源与流”视角,系统梳理了纪检监察学科发展脉络,介绍了我校纪检监察学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四个二级学科设置情况,为同学们在纪检监察学领域学习深造与实践探索提供了路径选择;从“根与魂”追溯视角,重点阐述了“纪检”“监察”“纪检监察”的历史脉络、制度沿革与创新、核心要义,启示纪检监察体制机制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监督领域的具体体现;从“知与行”视角,深入分析首届纪检监察新生基本情况,教育引导同学们求知、求真、求索,实现知识结构的“广博”与“专深”统一、理论研究的“求真”与“务实”统一、价值追求的“守正”与“创新”统一,为构建中国特色纪检监察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青春智慧。
文学院
主题:传统文化与当代思维
主讲人:孙绍振
9月8日上午,文学院2025级新生“入学第一课”在邵逸夫楼三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同时,活动在科学会堂设线上分会场,学院领导和2025级全体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600余人参加。学院党委副书记刘锦华主持“入学第一课”。著名文艺理论家、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孙绍振以“传统文化与当代思维”为题进行授课。孙教授强调,大学是塑独立人格、育批判思维的关键期,中华文化具有“多元融合”的特质。孙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是我们的行动指南,我们应运用辩证思维,借“黑天鹅悖论”阐释辩证法,通过经典阅读与实践检验真理,助力新生实现从“被动接收知识”到“主动探索真理”的转变,在大学里实现生命的新成长。
外国语学院
【本科生】
主题:打开一扇门,推开一扇窗;学好外国语,放飞中国梦
主讲人:葛桂录
9月8日上午,外国语学院院长葛桂录在仓山校区陈明金教学楼多功能厅为2025级本科生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葛桂录以福州丰富的历史遗韵与人文底蕴为引,让新生明白学外语为的是能够更好的开眼看世界。他强调,语言是交流和理解的桥梁,鼓励同学们要不断积累语言知识和跨文化理解,借助外语学习,接触与领悟更加丰富的世界,学会多角度理解他者与自身文化,使自己成为具有外语专长、人文素养、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研究生】
主题:语言为文化插上翅膀,学术为思想增添活力
主讲人:葛桂录
院长葛桂录教授发表题为《语言为文化插上翅膀,学术为思想增添活力》的致辞。葛院长指出,学术的本质在于思考与建构,学术活动是永无止境的“爱智慧的思想之路”,能推动人持续探问、不断创造,进而挑战无知与偏执。他对研究生新生们提出三点期望:第一,明晰研究生教育是“知识+方法+学术诚信规范”的构成,筑牢学术根基;第二,开拓视野,不断蜕变,借鉴中外智慧突破思维局限;第三,精进不懈,以博雅之士为目标,兼具广博知识与高雅志趣,借东西汇通激发潜能。最后,葛院长鼓励研究生新生们以豪迈志气与内心定力,在学业、精神、职业上不断精进,找到人生的奋斗方向。
传播学院
主题:人工智能时代:人、道德与审美传播的意义
主讲人:周星
9月6日,传播学院在星雨剧场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第一课,特邀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周星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时代:人、道德与审美传播的意义”的专题讲座。讲座中,周星教授从人工智能认识、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价值论定、道德与审美传播的意义三个维度,深入阐释了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深刻变革。他指出,思想品格是为人“立义”的根本,情感眷念是为人“立情”的根基,道德操守是为人“立身”的底线。他强调,身处人工智能时代,既要注重自我赋能、主动拥抱合作,更要坚守人工智能领域的文化准则,奋力抢占影视与传媒领域的新精神高地。本次新生开学第一课,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为我院学子们开启了探索专业领域的新视野,更在思想层面给予深刻启迪。后续,我院将继续举办更多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学子成长成才。
社会历史学院
【本科生】
主题:如何过好大学生活
主讲人:叶青
社会历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叶青教授为2025级本科生带来新生开学第一课——“如何过好大学生活”。叶青教授首先阐述了“大学的意义”,强调大学不仅是传承人类文明、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更是培育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阶段。大学教育不仅在于求知,更在于通过系统学习与实践,成长为具备文化良知、精神高度和健全人格的人。她勉励同学们勤奋学习,尽早明确发展方向,并掌握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要培养获取幸福的能力,始终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向上、一心向阳。
【研究生】
主题:研究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与导学关系的构建
主讲人:孙建党
社会历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孙建党教授为216位硕博研究生作了题为《研究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与导学关系的构建》的开学第一课。首先,围绕“研究生阶段要做什么”这一根本问题,他以“修炼”定义读研全程,表示新生须先做好精准自我定位,进而从素养、能力、习惯三个维度设立清晰目标。其次,他强调智能时代需进一步明确“研究生阶段应掌握的基本技能”,诸如数据分析、工具运用与学术表达等综合技能需同步提升。最后,针对“如何与导师相处”这一现实关切,他指出读研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托付”,信任是基石,良好的导学互动需要靠机制维护,同学们要以诚实、自律、尊重和成熟的态度积极争取导师的支持,在良性互动中实现学术成长。全体2025级研究生将传承百年文脉,怀揣求知热情,以梦为马,以史为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智慧汇入民族复兴的洪流中。
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主题: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青年担当
主讲人:谢宏忠
9月10日下午,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在旗山校区图书馆大会堂举办2025级迎新大会暨开学第一课。校关工委执行主任陈汤禄,院党委书记林峰森、院长谢宏忠、副书记赖建辉、副院长张廷君出席大会。院长谢宏忠教授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青年担当》为题讲授开学第一课,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发展历程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引导同学们认识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大家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坚定理想信念,涵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在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
各学院的“开学第一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这一期的精彩内容就暂时分享到这里,
让我们继续期待接下来还未登场的学院吧!
下一篇:培正中学重修校史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