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迈入职场,大学生们才意识到,原来职场的筛选机制总是充满了各种显性和隐性规则,而这些规则有些是可以摇摆的,而有些却成了无论如何都无法撼动的门槛。
其中最令人无奈又无力的,莫过于学历歧视了,多年前填报志愿时的一时冲动,也在多年后成了一记回旋镖,扎的毕业生追悔莫及。
一位985毕业的女硕士在求职的时候意外被拒,而这次拒绝成了她多年来最难以接受的一次打击,她在申请北京一家算力公司职位时,因本科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而被直接拒绝。
HR只问了一句:"东北财经是211吗?"得知不是后,HR的态度相当明确,他们只招收"双211"以上的人才,即便硕士是985,本科若不是211也不行。
这种赤裸裸的学历筛选让女硕士感到既愤怒又无奈。她在网上发文控诉这段遭遇——怎么也没想到,硕士毕业的时候,东财竟然成为了自己求职路上的"污点"。
女硕士还提到:自己当年高考分数完全可以上211院校,只是因为特别喜欢财经专业才选择了东北财经大学,如今即使她已经考入985院校读研究生,本科院校的"双非"身份仍然成为她职场道路上的绊脚石。
在她看来,东北财经大学虽然没有211头衔,但在财经领域具有相当强的专业实力,而且在东北地区也享有极高声誉,在评论区也有不少东财毕业的学生对她的遭遇感同身受。
可在一众讨伐HR学历歧视的声音中,还夹杂了另一种声音,有网友直截了当地指出:"谁让你出省了?"这些网友认为:东北财经大学作为地方性财经名校,在东北地区尤其是大连本地有着极高认可度,毕业生在当地就业前景良好。
如果执意要去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求职,就必须面对更加严苛的学历筛选。对于一线城市的大公司而言,每个职位可能有成百上千人竞争,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了解每所学校的实际水平。
这也间接导致不少大城市的顶尖企业,将学历筛选视为一种不成文的规则。许多HR面对海量简历,会直接以985、211作为第一道筛选标准,这种做法虽然粗暴,但确实能够在短时间内筛选出他们认为"优质"的候选人。
但像东财这样,虽然没有211、985的光环,但在特定领域或地区有着极高声誉的双非院校,面对这种明晃晃的学历门槛,外省求职就会格外“吃亏”。
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在相关行业或本地区就业时往往能获得与211、985毕业生相当甚至更好的机会;可一旦离开熟悉的环境,这些学校的光环可能就会迅速褪色。
这就引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选择一所省内热度较高的双非院校是否值得?这个答案并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关键还是要看同学们对未来的规划如何。
如果未来计划在本地区或相关专业领域发展,这些学校可能提供比某些211院校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但如果同学们志在全国发展,特别是想进入一线城市的顶尖企业,双非院校的学历可能会成为一道无形的门槛。
对于高考生来说,如果已经确定未来要去北京、上海等地发展,那么尽可能选择一所有全国知名度的大学可能更为明智;如果计划在家乡或特定行业发展,那么一所在该地区或该领域有特殊声誉的双非院校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