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至12月的秋招季,都是应届毕业生求职的关键时期。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求职竞争加剧,各类针对应届生的招聘陷阱层出不穷——从号称“保 offer”的付费实习、内推,再到暗藏风险的虚假实习证明,市面上的求职机构也鱼龙混杂、推销方式真假难辨,让不少毕业生求职时频频踩坑,不仅容易错失求职黄金期,还上当受骗、损失钱财。
内推实习明码标价 承诺“保录”实为陷阱
“互联网大厂找实习继任,可助力申研”“实习内推!远程可做!接受无经验!”“绿色通道,名企内推!”……秋招季,网上各种声称可内推至名企实习的广告十分普遍。“头部企业实习经历,含金量高”“大厂导师亲自带,学习岗位技能”的宣传语,对于想要名企实习经验、助力秋招求职或申请研究生的大学生,颇具吸引力。
记者以想增加实习经验的名义,随机咨询了多个中介机构,均表示提供“付费实习保录”服务。“我们有一手资源,跟好多大厂的在职导师都有合作,这些导师一方面可以接私活带你做项目,之后给你实习证明,另外也可以在你申请海外研究生的时候,用他的工作邮箱接学校的背调。远程实习就可以。”一家机构老师介绍。而当记者询问:“没有经验,面试也可以进吗?”对方则信誓旦旦地保证:“没问题!简历我们给你做,面试资料我们发你,而且面试已经打好招呼了,只是走一下流程而已。”据了解,这家机构实习保录的价格在2万元左右。“1周左右就能入职,实习时间1个月”。
在另外一家机构,记者咨询后,对方立马发来几个公司可以远程实习的岗位介绍,称“可以走非人事的途径,价格便宜一些,性价比高,实习一个月10000元,两个月18800元,三个月27800元,而如果要求实习证明,走公司的人事途径,价格更高,一个月16800元,两到三个月29800元。”,也表示“面试走流程,一定过,我们直接安排,不过全退款。”
这些“保录”项目,看似诱人,但实为陷阱。事实上,有互联网企业已经发出过对此种骗局的提醒。腾讯招聘曾在其官方公众号上发布过“关于付费内推、付费实习等骗局的提醒”,其中揭秘了这种骗局的特点:多数为远程实习/项目辅导的形式,由所谓的“导师”线上布置任务;需要向中介机构付费,且大多价格高昂;实习时间较短,一般为一个月左右;实习后由“导师/中介机构”直接提供实习证明,并非通过腾讯内部办理。并提醒道:腾讯的所有实习岗位均不存在收费的情况,并且对此类行为严令禁止,所有“付费”才能实习的岗位均为虚假岗位,属于诈骗信息。
此外,在网络上,还有一些自称是“大厂员工”可以提供免费内推机会的帖子。但了解后,记者发现,首先这些大厂员工身份难以验证,其次,所谓的“免费内推”只是引流手段,只提供各个公司的内推途径或内推码,具体的投递需要靠个人,而这些“员工”的目的,多是顺势推销有偿的简历修改、笔试面试指导、职业规划等业务。
虚假实习证明网上可买 百元交易暗藏重重风险
在有毕业生遭遇付费实习内推骗局的同时,另一类“求职捷径”——虚假实习证明也在隐秘流通。记者在多个网上购物平台搜索“实习证明”,发现这种服务以十分隐秘的方式进行,商家宣传页面往往以“大学生服务”这类模糊词语展示,还称“可天眼”“可企查”“当天办理”“安全保密”……记者询问客服时,会有自动回复:“请不要发任何内容,会被禁言”,点击“转人工客服”后,都会要求加微信进一步沟通。
“同学您好,是来办理实习证明的吗?我们可做多行业实习证明、工作证明,支持加盖公司公章。可以先告诉我学校、专业,给您合理安排公司。”刚一加微信,一个商家立马开始介绍。记者以想要知名公司的实习证明为由,询问是否可开。“大企业的价格会高一些,注册资本500万以内的80元,500万至1000万以内的100元,1000万以上2000万以内的200元,2000万以上的500元。但像是一线公司的弄不了。”一个商家回复道。随后便给记者推了一个外资上市公司,还发来一张“天眼查”上查询到的公司信息。
“可以指定公司,价格比不指定公司高10块。”另一个商家这样回复,后又补充道:“但不能找那些国企或者社会组织。”记者询问一线公司是否可以,“可以是可以,但是尽量不找这样的。”问及原因,对方给出了“贴心”地回复:“万一人家给你做个背调,调出来你这个是假的,你怎么解释?找知名公司,你要面试的时候,人家问你经历,你好编吗?”随后也给记者推荐了一家“二线”的游戏互联网公司。这两个商家都声称自己推荐的公司,盖的公章都“保真”。
记者进一步询问,这些公司不会有背调风险吗?“大公司才有背调,多数企业不会深究你实习的细节。”一个商家如此搪塞道。“不会的,一般入职表上会让你写一个曾经同事的电话,你要么写你朋友的,要么写我们提供给你的,可以帮你代接,代接需要另付20元,能应对基础电话核实。”
虚假的实习证明,不仅关联毕业生的诚信问题,更是暗藏重重风险。网络上就有求职者反映,曾因使用虚假实习证明被目标企业查出,最终不仅失去录用机会,还被列入企业的 “求职黑名单”。 北京市常鸿律师事务所彭艳军律师也表示,伪造企业公章制作虚假证明,已涉嫌违法,提醒参加秋招的毕业生不要因急于“美化”简历踩入法律雷区。
求职机构“避雷”确为引流 真假难辨需要警惕
在秋招这个黄金求职期,为了争取客户,各类求职机构的竞争也相当激烈。记者发现,在网络上,出现了一种打着“避雷”名义,实则是引流的新型的求职机构推销方式,让人真假难辨。
“无良求职机构,毁了我的校招”“大学生快跑,骗子求职机构!”……在社交媒体上,有这样一类“避雷帖”,往往附有一张模糊的转账记录图,也会“详细”描述自己上当受骗的经历,但却并没有写明是哪个机构。这些帖子下,许多人留言“求避雷”,但对方往往简单回复“丝”“我跟你细说”。记者也在多个帖子下留言后,很快,就有人私信,表示“和朋友在做机构测评,整理了一个包含求职机构的雷点和攻略汇总的文档,可以免费分享,帮你少走弯路”,然后引导“+V”。
记者加了几个之后,对方称自己是做“求职机构测评的博主”,可以“帮求职的学生匹配最合适的求职机构”。然后询问记者学校、求职方向等背景信息,“求职机构都有自己专属的人脉可以帮你进入想进的企业,但每个机构擅长不同,有的擅长央国企辅导,有的擅长名企大厂,可以根据你的需求帮你筛选几家靠谱的机构。”一位“博主”热情介绍,“有的机构会通过自己人脉内推资源来帮你,所以会涉及一部分费用”,并询问记者预算多少,“央国企基本不能内推,只能辅导,所以机构价格便宜一些,而擅长名企大厂的机构价格多在2万至3万。”
根据记者提供的情况,这些“博主”很快就帮忙筛选了几家“口碑好、专业度高”的靠谱机构,“前期会帮你免费做职业规划,后期可以帮你笔面试辅导,投递企业,辅导过后,一般都会收到心仪offer。”一位“博主”保证道。
随后,就有求职机构向记者发来“好友申请”。通过后,其中一家机构表示,可以“帮同学做求职一站式服务,保障拿到心仪offer”,随后发来一个“合作企业名单”,名单上有投行、会计师事务所、互联网、商业银行等多个领域的知名企业,称“名单内合适的都可以帮你推荐和辅导,名单外也可以帮你拓展”。
在这个机构提供的一份求职计划中,记者看到,提供1V1的求职规划、简历修改、岗位投递指导、行业导师定制辅导、求职能力课程、求职资料分享等多项内容,“这是我们付费保offer的服务项目,分实习、全职,价格为11800元至26800元。”机构老师说。
然而这类声称“保offer”的求职服务,却可能远没有其宣传得如此有用。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发现,有不少对这种提供“保offer”的求职机构的投诉。投诉内容主要包括:“没有收到承诺的offer”“并未提供一对一指导”“机构的推送岗位与专业匹配度低”“提供的独家求职资料虚假”等,有大学生因此被骗数万元,且后期退费困难。
“选择求职机构时,毕业生应该首先注意核查机构的资质,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机构工商登记信息,核实‘导师’的企业从业证明等;其次,如果机构承诺‘保offer’,需要在签订合同时明确其具体定义,是‘获得面试机会’还是‘成功入职’,以及退款条件;此外,还应全程保留证据,若遇到机构伪造资质、替换服务内容等违约行为,及时向12315投诉。”彭艳军律师提醒,毕业生切勿轻信“花钱就能稳拿工作”的宣传,应理性看待求职辅导的辅助作用,优先通过学校、企业等正规渠道求职。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徐英波
上一篇:打开科学教育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