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悲欢本就不相通,老师好像也永远理解不了,为什么就那么一点作业,学生们却整天抱怨学习苦、学习累。
站在老师的角度想,什么苦能比上班更苦呢?可没经历过上班的学生群体就是这样,你别想让他们理解一种自己完全没体验过的生活方式。
再说了,有些大学老师总觉得自己辛苦,却没意识到,很多体力活其实都是手下的学生帮他干的。
北大有很多知名的老教授,他们身上那股旺盛的精神头实在让人羡慕。不少年轻人总说自己还远没到退休年纪,可论精神状态,跟这些老教授比起来还差得远。
尤其是大学老师,每天除了给学生上课,还得忙着做各种科研,按理说生活应该非常忙碌,可他们为什么还能保持这么充沛的精力呢?
最近就有一位北大教授,在课堂上晒出了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明里暗里指责当下的大学生实在太懒,或者说在时间管理上太消极。
这位教授先是展示了自己一天的计划,能看到他从早上5点21分就起床了,之后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6点之前,他已经准备好出门上班,到了学校就立刻开始回复各种消息、修改书稿,还得跟手下的学生开组会、和其他老师讨论文章。
吃完午饭短暂午睡后,又马不停蹄地继续修改稿子、开展讨论课,还要跟院长、书记开办公会、准备PPT。
下班之后,他也没闲着,会去健身,还得修改论文,直到将近11点才会睡觉。他年事已高,却能把日常作息安排得这么井井有条。
在他看来,优秀本就是一种习惯,他还提到自己已经发表了117篇SCI论文,培养了29名研究生。
所以在他眼里,很多学生说自己写不完论文、没时间,全都是空话,根本就是因为自己太懒。反正他不相信,有人能比他更忙。
看到这里,或许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听信了老教授的话,甚至被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但真正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的“老油条”们可没那么容易被说服。
你之所以这么忙,还能把生活过得从容自洽,是因为你看起来既没有家庭琐事的牵绊,身边还有人能帮忙打理杂事。
你不妨试着把做饭、洗衣服、做家务的时间加进日程里看看?更何况,这位教授手底下可不缺人——他有29名硕士生、11名在读博士生,还有3名博士后。
之前已经指导24人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正因为身边一直有可用的人,他日常那些杂活、累活,早有学生帮着干完了。
他自然能专心去做那些看似繁杂、实则不用耗费太多体力的事,真正耗体力的活全落在了学生身上。
在这种情况下,还反过来指责学生每天明明不忙,却总叫苦连天,实在有点好笑。这么想想,其实很多人不是不能理解学生时代的苦衷。
而是等他们自己长成大人,或是坐到了更高的位置上,能对学生呼来喝去的时候,就忘了当年的自己过得有多辛苦。
所以我们没法要求老师完全理解学生,但就算不理解,也别因为这份不理解去打压学生,还指责“凭什么学生不努力”——这根本就是一种不对等的指责。
难道学生不希望像老师那样,把生活过得这么有水平吗?他们心里其实也盼着能拥有这样的生活,只是当下的处境和压力,是老师早已淡忘的难。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