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故事,擦亮了四年时光
开心田螺
2025-09-27 17:04:04
0

入秋暑渐消,收获正当时。秋天是盛满丰收喜悦的季节,而硕果累累的背后,往往是努力不辍的耕耘。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我们回顾过去的成果,是为了重新踏上征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的故事,以优秀青年为榜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北语力量!

李思嘉,中共党员,国际关系学院2021级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国合署全球展青年领袖之家中国青年代表、北京市“青马工程”学员。本科前三年智育及综测成绩均排名专业第一,连续两年获国家奖学金,获“2023年北京市三好学生”等多项市级奖项。获得2024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专项赛道银奖。四年间赴广西都安、陕西延安等多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获教育部、团中央、北京市等各级各类表彰奖励及宣传报道10余次。积极参与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首都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深入基层一线,进行驻村支教、爱童助老、社区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志愿时长630余小时。

扎根

开启专业与理想的深度之门

提及国际政治专业,常有人疑问“普通人能学吗?”“学了能做什么?”。在多数人眼中,这一专业似乎“遥远又陌生”,但李思嘉始终认为,国际政治深刻且深邃。它不只是研究国家间利益交互、权力斗争与外交互动的学科,更是探索人类命运走向、世界发展趋势的领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对世界的理解、关怀与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在理想与信念的指引下,李思嘉坚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专业领域,她保持极高的研究热情与兴趣,各门专业课成绩突出,前三年智育及综测总评成绩均排名1/26。连续两年获国家奖学金,2025年获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国研究奖学基金。

四年的专业学习,为李思嘉带来的远不止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她的全球视角、问题意识与层次逻辑,深刻改变了她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面对“世界如此复杂,我们能做些什么”的追问,李思嘉找到的答案是“扎根”——扎根于脚下的土地,扎根于每一堂课、每一本书的字里行间。

她深知,书本理论有力量,但将知识转化为行动更具力量。“扎根”让她静下心来,把专业学习当作夯实基础的“根须”,让专业理论真正“落下来”。这一过程中,她逐渐明晰:学习不应只为分数,更不应仅为自我养分补充,将知识扎根并转化为行动的过程才更为关键。在她看来,知识应是有“根须”、有温度的,无论选择何种专业,所学最终都应回归对人与社会的关怀,以敏锐细腻的感知观察世界,成长为有社会体验感、有使命情怀的青年。

躬身

开启通往烟火人间的宽度之门

“象牙塔困境”曾是李思嘉思考的重要命题——校园里的理论与理想,与街巷百姓的生活究竟有多远?如何打破这一看似无解的困境?在北语,她找到的答案是“躬身”:走出去、弯下腰、伸出手。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志愿服务与实习实践机会,而李思嘉始终保持着探索新领域、尝试新事物的热情,四年间积极投身各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在她眼中,这些活动是青年连接社会现实、紧跟世界发展的绝佳窗口——既能在贡献力量中实现自我价值,也能通过扎实途径了解社会生活、认识社会风貌,真正走出校园,打破“象牙塔困境”。

带着“躬身”这把钥匙,李思嘉的脚步遍布多个领域:她走进乡村学校的课堂,为孩子们传递知识;来到家乡社区的法律援助角,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陪伴需要关怀的老人与特殊儿童,送去温暖;也曾奔赴抗疫一线,贡献青春力量。志愿系统上的时长数字,记录的不是简单的时间流逝,而是一次次与社会的真实触碰——触碰生活的角落,触碰象牙塔外的广阔世界。

2023年暑期,她与团队来到北京语言大学定点帮扶的广西都安,开展驻村支教、助力乡村振兴、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主题的实践活动,多次被都安日报、河池共青团、河池日报等媒体报道。2023年11月,实践活动受到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两单位联合发函表彰。李思嘉始终坚信,这些鲜活的实践体验,是任何书本知识都无法替代的。而“躬身”,正是打开象牙塔大门、通往烟火人间的关键钥匙。

融汇

开启青年服务国家发展的高度之门

拥有“扎根”沉淀的专业素养,积累“躬身”获得的实践体验后,如何让二者碰撞出更大火花?如何将青年力量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李思嘉找到的第三把钥匙是“融汇”——以融汇之力让知识落地,用实践紧扣时代脉搏。

在陕西延安、北京房山霞云岭,她探寻红色血脉,思考如何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红色信仰;在“挑战杯”赛场上,她尝试架设沟通桥梁,探索青年助力区域发展与交流的路径;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她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她在全球发展青年领袖之家圆桌会议上为全球议题发声;在服务保障首都重大活动时,她亲身感受国家脉搏的强劲跳动。

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她积极思考如何将“青年力量”与“红色文化”“思政教育”更好结合。在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间,她多次带队进行相关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先后深入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等多地的红色教育基地、党史博物馆、纪念馆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形成关于“青年红色责任”的实践报告,多次获实践类奖项。2023年6月,她带队开展的“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研究”项目获“青创北京”2023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体赛三等奖。

这些经历让李思嘉深刻领悟:青年不是时代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建设者。个人的专业知识、创新思维与满腔热情,唯有与国家需要、时代课题相结合,才能焕发出最大能量。“融汇”这把钥匙,始终指引并提醒她,要不断寻找个人与国家的连接点,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的坐标之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饘粥餬口”到底怎么读?有什么... 刷古籍博主的分享时,总能在描写古人日常的段落里看到“饘粥餬口”,评论区一半人在夸文字质朴,另一半在问...
如何选择澳大利亚出国留学中介 选择合适的澳大利亚出国留学中介是留学成功的关键一步。留学中介不仅提供申请流程上的专业指导,还能根据学...
美《华盛顿邮报》刊文:美国大学... 美国《华盛顿邮报》9月 20日文章,原题:保守派针对课堂言论,教师正在失业 在得克萨斯农工大学一名教...
全民终身学习|银发·学堂·秋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 九月明媚的阳光洒落肩头 唯亭街道老年大学迎来了又一季学习热潮 随着秋季课程温暖启...
四川旅游学院来校交流老年大学建... 近日,四川旅游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许世东一行来校,就老年大学办学实践与创新进行座谈交流。副校长侯志春...
新时代如何推动博物馆研学高质量... 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博物馆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生动、直观、多维度的深度学习和沉浸体验空间。博物...
顶刊学术前沿快报 | 第4期 编者按:为了更好地服务我校师生科研创新,图书馆推出“顶刊学术前沿快报”。该栏目依据我校最新《优秀学术...
她的故事,擦亮了四年时光 入秋暑渐消,收获正当时。秋天是盛满丰收喜悦的季节,而硕果累累的背后,往往是努力不辍的耕耘。新的学期,...
合肥市伦先小学:队旗引航啄木鸟... 为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构建和谐的语言文字使用环境,近日,合肥市伦先小学四(3)中队、四(6)...
休学复学失败率高达50%?专家... 休学容易,复学却充满挑战,甚至有数据显示休学复学失败率高达50%。 这一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