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教学方针也在不断地变化,在中考分流制度的试点运作下,学生被分流到职业学校和科技类有关的院校的可能性更大,如果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不能进入普通高中,这引起了父母们的强烈反对,但是对于父母来说,宁可让他们去民办高中,不希望他们去职业高中和民办高中的孩子们,却可以让他们就读优质的教育教学院校。
尽管家长希望教育部门能够全面取消中考或中考分流政策,保证更多的学生能够顺利进入高中读书,不再被分流政策所淘汰。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育部门是不会随随便便取消中考或中考分流的,如果让所有的中学生全部进入高中读书的话只会再次降低高中毕业证,还是尽量增加高考的难度系数,那些在初中阶段就不好好读书的学生技术,高中后依旧不会好好学习,也会影响其他学生成绩的提升,反而得不偿失。
面对中考分流政策,给学生施加太多学业负担和压力的现状,教育部门决定要通过重新调整教育学制,缩短小学学制,增加初中学制的方式,让初中阶段的学生拥有更多学习复习的时间,有效提高中考成绩,提高中考升学率。
中小学学制或改为“543”制
543教育学制就是在传统的633学制的基础上重新调整的一种教育学制模式,这项新制度执行之后会缩短小学一年学制,增加初中一年学制,让初中阶段的学生获得更多学习的时间,有效缓解中考分流政策,带给学生的升学负担和压力。
多数家长认为小学时期的学习任务比较轻松简单,即便缩短一年,学制也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多的学业负担,通过延长一年初中学制之后,还能缓解中考分流政策,带给中考考生的升学压力,有助于提高中考升学率,改变50%的升学比例。
5+4学制改革不仅仅是学制年限的调整,还涉及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小学课程压缩将原六年小学课程优化整合为五年完成,初中课程拓展,增加一年初中学习时间,用于知识巩固和素质拓展,中考准备延长,为学生提供更多复习时间,提高中考成绩和升学率。
目前5+4教育学制在部分学校执行,只要效果良好,就会考虑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大多数家长还是非常支持教育部门实行新教育学制改革的。毕竟有助于中考考生的升学与发展,这也是教育部门结合当代学生目前的升学压力所制成的一种新教育改革方案。
在教育学制重新调整的过程中,需要教育部门投入较多的经费重新编写教材可能会再次增加中小学教师所承担的工作负担,所以对于那些积极参与其中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部门也会提高他们的绩效工资,从而有效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教师积极参与的这项政策中。
5+4到底好不好?
为什么近年来5+4学制越来越受家长追捧,总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考成绩好,尤其是考进重点高中的几率要比普通学制高;
2.更好地过渡小升初,免去小升初摇号的不确定性,缓解小升初的竞争和压力;
3.有更多时间准备中考,初升高目标更明确。
那么,5+4是不是所有娃娃都适合呢?我们不妨来听听在读的家长、和任课老师们怎么说!
首先,家长们普遍感觉刚进入“5+4”时,由于教学进度比此前要快,孩子会有一段“不适应”的过程,有的能坚持下来逐步适应,也有坚持不下来会转出来读“6+3”的。
具体来看,“5+4”的第一年更像是在做小初衔接,“作业量”比“6+3”的同学大、学习节奏也更快,英语难度强度陡增,如果是离学校远的孩子,会有“睡眠不足”的情况,而这也是孩子们“不适应”的主因。
成都丹秋名师堂小学智趣思维组学科总监周老师则表示,“5+4”学制的课程设置,在第一年,大多会用第一学期学完小学六年级的课程,第二学期将进入初中课程知识的学习。“实际上是比6+3的娃娃,多半年时间做铺垫和转化。”
有家长表示,整体来看“5+4”的第一年没有正常初一的学习节奏强(上学时间要比七年级晚点点),如果家长和孩子能及时调整好心态和学习节奏,后面步入正轨就会变得轻松。
梅老师一句话总结,“5+4”适合成绩中等偏上+小学基础扎实+学习习惯好、能力强的孩子。
结合“5+4”在读家长的经验,“5+4”并不适合每一个孩子。家长在为孩子选择“5+4”时一定要结合孩子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切不要人云亦云无效跟风。
-END-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育人成果全面展示!成都协同外语学校,承办金牛区小学英语教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