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请您将本公众号”,不错过每一篇好文🙂
本文4900字,阅读全文约需16分钟
本刊从未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编辑费或其他任何费用
《班主任》唯一官方收稿邮箱:banzhuren85@sina.com
“新班主任如何赢得家长信任”是一个问题,但它只是一个表象问题。
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培养学生,家长的根本需要是培养好他们的孩子,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家长,要解决的根本问题都是如何促进作为学校的学生、同时又是家长的孩子的儿童的成长发展。
教师把家长的孩子培养好,家长自然就信任教师;如果教师没有教育好学生,那么,即使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取悦家长,家长也不会领情。
因此,新班主任想要赢得家长的信任,最为核心和重要的是解决根本性问题——教育好学生。
教师得到学生的喜欢和信任,家长自然就会信任教师。
新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应该是许多校长希望新教师能够做到的——站稳讲台,带好班。
从学生的角度看,就是成为让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确立教育权威
站稳讲台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表明,教师作为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承担者,不仅需要有制度上的规定性和形式上的确定性,还需要在实践中将制度上和形式上的权威转化为被学生所认可的权威。
教师所施加的教育影响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被学生接受,主要取决于教师在多大程度上成为学生所认可的权威。教师的权威主要受四方面因素制约: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评价手段、师生关系。[1]
1.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
首先,专业知识。
教师要站稳讲台,应该是专业知识权威。
教师应该熟稔自己的专业领域,在专业知识方面做到既博又专。
当今时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经越来越便利,这尤其要求教师不能只知道专业皮毛,还要有一定的研究,在专业方面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譬如,有一位网友谈到其求学生涯最佩服的教师是初三政治教师。
开学第一堂政治课,进来一位矮小圆胖、上了年纪的女教师,全班都流露出对教师外貌以至于专业能力的失望、不屑。
当这位教师刚说“政治这门课很重要”时,男生就开始起哄(瞧见吧!学生也是会欺负教师的,他们会把不满和对教师专业的质疑立即表现给你看)。
这位政治教师只是笑笑,摆摆手让他们安静,然后说:“今天我不讲课,就让你们提有关政治方面的三个问题,随便什么都可以。如果把我问倒了,我就不担任你们的政治老师。”
结果,那堂课让全班学生见识了什么是学识渊博。
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教师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对问题分析与理解的深度和广度都令学生们叹服。
当然,学生们不止问了三个问题。
一节课结束,他们还意犹未尽,并从此都爱上了政治课。
这位其貌不扬的“小老太太”,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面对学生的不满情绪,她厚积薄发,展现了自己的丰厚知识底蕴、临场应变能力、学术自信、逻辑思维能力等,令学生深感佩服,也在学生心里建立起了教学权威。
如果这位教师不能“镇住”学生,那么她就难以得到学生对于教师起码的资格认可。
其次,专业技能,也可以称为教学功底。
传统的专业技能被概括为“三字一话”,即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
当下的教师专业技能还包括对新技术和新教学工具的应用,如在教学中合理使用互联网、AI技术等。
譬如,笔者在网上关注一位网名为“三晋清泉”的初中地理教师,他将精彩的历史地理文案制作成视频,给人提供一种新的历史和地理视域。
他的视频让人发现历史和地理有着那么密切的关系,地理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历史也在地理上打上了烙印,想必他的学生一定很喜欢他的地理课。
但在此,笔者还想表达另一种观点,就是不管科技多么发达,每个教师还是应该有属于自己学科特点的独家秘籍。
现在绝大部分课堂教学都使用PPT,而且许多教师的PPT做得特别炫目,常常让学生忽略了知识本身。
有时有些学生想看前面的知识,可是教师的PPT已经翻过,不利于反应延迟学生的学习。
板书则不同,好的板书不仅仅是知识的有序呈现,甚至是一种教学行为艺术。
比如,数学教师能徒手画圆,地理教师能随手画出精美的各种地理示意图……让学生课后都不忍擦去。
当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板书公式、算式时,他们推演的不仅仅是公式,还是在演示思维推理过程,更是一种教育美。
这样的教师,学生喜欢,家长自然也会信任。
2.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热情、和蔼、谦逊、守信、处事公正、诚实、真诚、幽默等人格特性能够让学生产生信任感,有助于教师威信的建立与提高。
相反,如果教师冷漠、粗暴、傲慢、虚伪、处事有失公允、失信于人等,则会导致学生对其产生不信任感。
这样的教师,即使专业能力很强,也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
换言之,学生对教师的师德修养是有所要求的。
2025年6月2日广西河池市凤山县地震,民族中学一位怀孕五个月的教师指挥学生手抱头有序撤离教室,她自己最后一个离开。
在危难的时候,教师能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学生,就是一种教育大义。
这样有情有义的教师怎能让学生不喜欢、不敬佩!
教师的人格魅力还在于教师的真诚和情绪的稳定,教师要悦纳自己的不完美,不苛责自己,更不苛责学生,重过程,轻结果。
3.教师的评价手段
通常而言,学生都十分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的一句表扬甚至一个微笑都会让学生开心许久,有时教师对学生某方面的肯定会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故而,教师要从积极的方面评价学生,要看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评价学生要考虑到时机是否恰当,“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评价的场合要有所选择,并且评价最忌讳随意泛泛。
譬如,笔者在很多小学看到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用“好,好,好!你真好”“棒,棒,棒!你真棒”等千篇一律的方式表扬学生,看上去很热闹,但学生对这样浮夸的评价完全不当回事,评价自然没有效果。
评价应该是用心的、有具体所指,比如“你的回答很有想象力,或许作者都没想到这个故事还可以有这样的走向”“你的画头身比例很恰当,但在细节处理上还需要下功夫”等。
教师对学生行为、学业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如果教师所做的评价有失公允,就会影响到教师权威的建立和巩固。
教育实践经验表明,教师有时因一次评价错误或不当,就会在学生面前永久性地丧失权威。
4.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施加教育影响的基础。
无论教学还是带班,良好的师生关系都是首要的条件。
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表扬学生,学生都认为教师在讽刺他;师生关系恶化时,即便教师所施加的教育影响是正确的,学生也难以接受,这种不接受还带有一种反抗性。
可是,如果师生关系良好,教师批评学生甚至骂他两句,学生都会觉得教师是为他好;师生关系好,即使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是错误的,学生也会乐意接受,显然这种接受带有一种盲目性。
学生往往是很感性的,即使是大学生也会因为喜欢某个教师而喜欢他的课。
教师如何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教师要尊重学生,不要凌驾于学生之上,要把学生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而平等看待,爱学生,给学生精神关怀。
其次,教师要有同理心,成为一个有温度的教师,能对学生的感受感同身受,并能采取行动。
比如,有一位初中男班主任会在自己的办公桌抽屉里放卫生巾和电吹风,并在班上设立女生委员。
当女生忽然来例假而没有准备时,就可以求助女生委员。
女生委员帮她到班主任的抽屉里取卫生巾,解女生的燃眉之急,也避免生理期弄脏裤子的尴尬。
如果女生痛经,就可用电吹风吹热小腹,缓解疼痛。
这位男教师的体贴、周到令他班上的女生十分感动而幸福,师生关系怎么会不好呢!
再次,教师要有点侠义、仗义。
班主任如果能成为学生的守护者,为学生遮风挡雨,让学生有心理依靠,就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欢。
有一位网友说他上小学时,父亲家暴母亲,母亲服农药后跟他交代后事。
他没听懂,但感觉不好,便第一时间想到找班主任。
他跑到学校找到班主任,也说不清楚情况,就是哭。
班主任问了他一些情况,跟同事交代好工作,就立即带着学生一起跑回他家,将他母亲送到医院抢救。
因为救助及时,他母亲转危为安。
整个过程班主任始终陪着学生,在他母亲清醒后还做他母亲的思想工作,打消了他母亲以死反抗家暴的念头。
这个网友特别感激班主任帮助了当时弱小又无助的自己,拯救了他母亲的生命和他的童年。
严慈有度
带好班
怎样带好班,也是新班主任比较担心的。
有些初入职的教师会向老教师请教带班经验,有的老教师给出的带班经验就是要对学生凶,不能对学生笑,否则学生就不怕你。
这真的是大错特错,是一种低认知的简单化思维,这样的认知根本无法应对复杂的班级教育。
班主任必须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把学生组织起来发展,只靠板起面孔是行不通的。
1.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了解班级
在开学前或开学初,班主任的首要工作是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爱学生的前提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在未了解学生之前,不要轻易对学生开口说话。”
如,有个学生的父母在他一岁时就已离异,他和母亲一起生活。
开学时班主任说要布置班级幸福墙,要求每个学生交一张与父母的合影照片。
这看似简单的事,却为难死了家长。
班主任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和父母在一起合个影很简单,可是对有的孩子可能就是一件难事。
教师不了解学生,无意中就对学生和家长造成了伤害。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不是一张张白纸,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
班主任可以通过互联网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学生与父母的互动方式,父母的教养观念,学生的兴趣爱好,家里是否养宠物、养什么宠物,学生对食物的偏好,是否对某种植物、食物或水果过敏,在家是否有小脾气、任性、耍赖等教养不得当的问题,学生是否有隐疾希望得到照顾又不希望让他人知道、是否有可能会被其他学生嘲笑的某种生理缺陷或小毛病等。
比如有的学生口吃,班主任如果事先知道,就可以跟班上学生说“口吃的人都特别聪明,因为大脑思维比嘴巴快,嘴巴来不及反应,所以才会说话结巴”。
这样就把可能造成学生自卑的弱点,变成学生的特点,也免于其被同学嘲笑。
了解学生情况前需告知家长会对学生家庭和个人的隐私保密。
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对在家无理取闹的学生就要矫正他的问题,对胆小、自卑的学生就要鼓励帮助等。
如果是中途接班,还要跟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班级的文化传统、制度规范的设置执行、师生关系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用目标引领学生发展和班级运行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班主任要将培养什么样的人转变成学生的发展目标,即“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帮助学生找到发展方向。
对于初中和高中学生,更应该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用理想引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当学生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就能够调动内在的发展动力,按照自己的规划去学习、去努力,而不只是为了考大学。
如果只将考大学作为学生的发展目标,那些自觉考大学无望的学生就会放弃学习和努力。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师需将长远目标分解为若干短期小目标,如“我们要成为有礼貌的人”“我们要成为家务小能手”“我们要成为健身小达人”等。
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和其一起制订个体发展目标。
班级运行也需要制订目标,班主任要和学生一起憧憬自己的班级应该是什么样的。
干净、卫生、有序、有爱、团结互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彼此关爱,一定是学生都希望的。
那么,这样的班级需要我们大家做些什么?每个学生和教师能为班级做哪些具体的事情?
要将班级目标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行动中,让每个学生学会为班级负责,为班级作贡献。
人人都为班级奉献力量,班级风气、班级氛围就一定很和谐。
3.制订班级规则,用规范约束班级每个人的行为
魏书生班级教育的成功经验里,最重要的就是班级规则的建立。
在他的班级里规则最大,他自己都要服从班级规则。
班级有规则,就让学生懂得服从规则,而不是服从教师;班级按照规则运行,教师在和不在都不影响班级的正常运转。
班级中的每个人都有岗位,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避免人浮于事。
新班主任要根据班级情况,和学生一起商量制订班级规则,规则中要明确奖惩。
学生自己制订的制度,执行起来会更有力度、更彻底。
“严”体现在规则约束,慈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爱。
有一位二年级小学生对她妈妈说:“我特别喜欢宋老师,像一口气跑到山顶又跑下来那么喜欢!”
亲爱的班主任们,如果您的学生也向他们的父母表达对您的喜爱,那么恭喜您赢得了学生,也就一定赢得了学生家长的信任。
参考文献
[1]鲁洁,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460-462.
栏目:我该怎么办
作者:王宁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责编:师婧璇 杨丙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