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大学迎来建校130周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给学校全体师生回信,致以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并对学校未来发展提出殷切期望。这封回信情真意切、内涵丰富、立意高远,不仅是对天津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的巨大鼓舞,更是对全国高等教育战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担当作为、再立新功的明确指引和深切召唤。
回信充分肯定了天津大学办学取得的成就,更着眼于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宏阔背景,为学校乃至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遵循。这要求高校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将党的创新理论贯穿于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确保教育事业始终沿着党所指引的轨道健康发展。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明确了高校服务国家的核心使命。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国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有一系列重大部署。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必须主动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大局,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服务产业升级、支撑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担当作为。
“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勾勒出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实践路径。教学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创新育人模式,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卓越人才。科研改革要优化评价体系,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基础研究这一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鼓励自由探索和原始创新,同时也要瞄准重大科学前沿和关键领域,组织力量进行协同攻关,力争产出具有引领性的原创成果。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擘画了高校奋斗的宏伟目标。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的关键组成部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科学研究的重镇、社会服务的生力军,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将自身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科研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天津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爱国传统。站在建校130周年的新起点上,铭记总书记的嘱托,继承和发扬“实事求是”的校训精神,必将能激发起全体师生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同样,这封回信也是对全国高校的共同期望。各高校都应深入学习领会回信精神,将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在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中,不断谱写新时代科教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