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邓博 李鑫
在教育这片孕育希望的沃土上,总有一群默默耕耘者,以平凡的坚守书写不凡的使命,临漳县第六小学教师郭卫华,便是其中动人的一位。她扎根教育一线多年,始终用“责任”扛牢育人使命,用“热爱”点亮学生成长路,而本学期初的一段经历,更让这份教育坚守显得格外厚重。
本学期初,一场意外让郭卫华腿部严重受伤,医生拿着诊断报告反复叮嘱,必须卧床休养至少两个月,否则可能留下后遗症。可躺在病床上的她,心里装的全是班里的孩子:“马上要学新知识点了,孩子们习惯了我的教学节奏,换老师怕他们不适应。”就这样,仅仅休息了几天,她便不顾家人劝阻,拖着伤腿、拄着拐杖重返校园。每天清晨,同事们总能看到她额角带着薄汗,一步步缓慢挪进教学楼;走进教室后,她又立刻收起疲惫状态,用清晰的讲解、温和的语气开启课堂。“看到郭老师站在讲台上,我们就特别安心。”学生们的话朴实又温暖,而郭卫华常挂在嘴边的那句“教师岗位平凡,却连着万千家庭的期盼”,更成了她带伤执教、坚守初心的最好注脚。
这份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同样渗透在郭卫华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作为班主任,她始终秉持“育分更要育人”的理念,从不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心灵的沟通。课堂上,她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把枯燥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易懂,让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既专注又活跃;课后,她总把休息时间留给学生,或是坐在教室里和孩子谈心,了解他们的烦恼与需求,或是针对学业薄弱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将德育融入日常点滴。从日常考勤的细致核对,到班级活动的精心组织,从学生的学业进步,到心理状态的细微变化,郭卫华都一一放在心上,用爱心与耐心守护着每个孩子的成长。
在郭卫华看来,教育从来不是学校的“独角戏”,而是家校协同的“协奏曲”。即便腿伤让行动多有不便,她推进家校共育的脚步却从未放慢。针对班级里的留守儿童,她专门制定了“家访+关爱”专项计划,利用周末时间逐一上门,不仅了解孩子们的家庭生活情况,还会带去书籍和学习用品,帮他们辅导作业;定期召开的家长会上,她不只是通报学生成绩,更会分享科学的育儿方法,手把手教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此前,班里一名学生因个人原因情绪低落、成绩下滑,郭卫华连续一周下班后上门家访,从倾听孩子的心声到和家长一起分析问题,再到制定个性化的帮扶计划,一点点帮孩子解开心理疙瘩,最终让孩子重新找回了学习的信心与动力。
除了做好班级教学与管理,作为学科带头人和年级组长的郭卫华,还始终以示范引领者的姿态,带动团队共同成长。学校的每一次教研活动,她都积极组织、主动参与,不仅会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同事,还会和年轻教师一起磨课、评课,帮他们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在探索班级管理创新模式时,她总是冲在最前面,从制定方案到落地实施,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再把成熟的经验推广到整个年级组。在她的带动下,所在年级组形成了互帮互助、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教多年来,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一点一滴的付出,诠释着“教书育人”的深刻内涵,用专业与责任浇灌着教育的希望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