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宛怿
近期,河南一所学校的思政课上,学生们通过短视频平台与新疆边防战士连线,聆听鲜活的戍边故事。出人意料的是,这段课堂实录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播放量突破千万。当思政课堂与短视频不期而遇,我们不仅看到了思政课教学在数字时代的新可能,也感受到传统教学方式面临着深刻挑战。
在这个“指尖滑动”的时代,短视频正在重塑年轻一代的认知方式和学习习惯。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常被手机屏幕吸引,系统学习让位于碎片化的信息吸收,深度思考似乎成了“稀缺资源”。当注意力被娱乐逻辑牵引,思想教育如何赢回学生的目光?当碎片信息成为主流,系统思维如何重新扎根?思政课堂唯有主动求变、守正创新,才能在数字洪流中“破屏”而出。
以双向互动重构教学关系。思政课堂应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固有格局,通过情境化教学,借助虚拟现实、沉浸式多媒体、角色扮演等手段,让学生“重返”历史现场,在体验中反思、表达。与此同时,要推动“行走的思政课”,把课堂延伸至社区、企业和乡村,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田野调查中求取知行合一。
以情感共鸣促进价值认同。短视频的魅力在于其情绪感染力,思政课教学也应善于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可以通过感染力强的叙事方式,把宏大主题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现实场景。
以思维训练重塑内容价值。思政课堂要注重引导学生从零散信息中提炼规律,从个案分析上升到理论思维。通过递进式提问、多维度分析、情境式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辨、从碎片感知到系统建构的思维跃迁。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学得懂、想得深、信得真”。
未来的思政课堂,应该是深度与趣味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线上与线下相贯通的立体化育人平台。在这场与注意力的较量中,思政教育的使命不仅是“吸引目光”,更是“启迪心灵”。它要引导青年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中保持理性与自觉,成长为既能善用技术赋能又不失精神定力的时代新人。唯有如此,思政课堂才能真正“破屏”而出,点亮青春的思想之光。
(作者系北京化工大学讲师)
上一篇:佩德罗·阿尔莫多瓦大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