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一位初一孩子的妈妈找我聊天,语气里带着焦虑与困惑:
孩子第一次月考,总成绩班级第一、全校第二,各科成绩都不错,唯独语文98分(未过百)。期中考试再次班级第一、全校第二,其他科目稳定,语文却降到94.5分。
作文满分50,只拿了30多分,连被老师选为范文的同学,也仅仅得了38分。
更让她惊讶的是,全班语文90分以上的只有两人。打听其他学校才发现,不少孩子语文成绩只有七八十分。“上了初中,语文能上90分就不错了”,真是这样吗?
作为一名陪伴过多届初中生的老师,我想说:这不是个例,而是初一学生普遍面临的“语文现实”。
为什么初中语文难以考取高分?
1. 考查内容从“记忆”转向“运用”
小学语文重在字、词、句、课文默写等基础知识,而初中语文则注重文本分析、综合理解与表达。很多孩子还停留在“背多分”阶段,未能及时转换学习方法。
2. 阅读材料篇幅长、难度深
初中现代文阅读多为千字以上,文体多样(散文、小说、议论文等),内涵深刻。文言文篇幅加长、虚词实词难度加大,不少学生读不完、读不懂。
3. 作文评分标准大幅提高
初中作文要求:立意深刻、结构清晰、语言生动、材料充实。小学时靠套路、好词好句就能拿高分,到了初中,缺乏真情实感、思维深度的文章很难突破38分。
4. 题型灵活,强调批判性思维
初中试题常设开放性题目,没有标准答案,重在自圆其说、有理有据。习惯于在文中找现成答案的孩子,一时难以适应。
如何帮助孩子提升语文能力?
1. 建立“理解型阅读”习惯
2. 系统攻克文言文
3. 作文训练“三步走”
4. 掌握应试技巧
语文学习是一场马拉松。初一正是调整节奏、改善方法的关键期。分数暂时的波动,恰恰提醒我们:是时候从“机械学习”转向“思维学习”了。
正如一位资深语文教师所说:“初中语文,不是考查孩子记住了多少,而是能否思考、感受与表达。”
愿每个在语文路上摸索的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最终抵达理解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