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每年的大型考试都会引发讨论,但2025年的考研着实非同一般。若要找出能与今年的历史影响相媲美的年份,那得追溯到2010年,据说那一年的英语一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出题组当时还写了一份道歉信来反思自身问题,由此可见,考研题目并非一味追求难度才能选拔出优秀学生。
而今年,大家认为考研英语一的难度与2010年不相上下,更为甚者,今年仿佛一面照妖镜,让一众考研名师也陷入了沉默。
渐渐地,针对考研的商业发展比高考更为兴盛,或许是因为考研的对象多为成年人,他们为了专心备考一门考试,往往愿意投入大量资金给自己报班,于是网上涌现出了众多积累多年经验的考研名师。但所谓名师,总得证明自己有真本事吧,那用什么来证明最好呢?
就是要有胆量和自己的学生在同一年参加考研,考自己最擅长的科目,看看能取得多少分。笔者记得网上有位资深考研老师说自己当年英语考了80分,这分数着实惊人。
要知道今年工科英语一国家线仅34分,足见其难度之大。而今年的考研英语一着实有趣,其难度一下子揭开了这些所谓名师的真面目。据说一位姓周的老师英语一只考了77分,还有一位在业内颇有名气的女老师,据说最低可能考了68分,且至今不愿明确公布自己的成绩。
还有两位老师一同参加考试,其中一位名师至今不敢公布自己的成绩,可见情况应该是颇为难堪。考英语二的一位老师挺厉害,考了80分,不过英语二的客观难度确实相对较小。
而最厉害的当属何凯文老师,他英语一直接考了89分,让人见识到了谁才是真正的高手。以前还有学生吐槽何老师能力不佳,这次考试算是证明清白了。
一些学生心里犯起了嘀咕,自己心仪的导师考的分竟然还没自己高,尤其是一些英语专业的考生,他们本就是学这个专业的,今年考的成绩比英语老师还好,由此可见,考研是报班还是自学,真得仔细斟酌一番了。
正所谓教得好却考不过学生,这种现象本质上是大家的评判标准出现了偏差。教学目标与考试目标是两种不同的目标,那些考研名师的教学侧重方法论的传授和思维的培养,比如有些考研老师,有人擅长教授阅读题目的逻辑,有人擅长教学生拆解长难句进行分析。
然而考试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语言基本功以及应试技巧的综合运用。所以,大家要理性看待一些老师考不过自己,但却能教好自己的情况。
很多老师说到底已经不是学生了,不像考研生那样,要求掌握6500以上的词汇量,每天反复背诵。有些老师自身词汇量不足,所以比不上学生,也无法精准地指导每一个人。
再加上教学时间久了,老师的思维会固化,他们擅长的方面比任何人都强,但其他方面会逐渐退化,成为短板。他们弱化了重复训练和真题精解的部分,导致不像学生那样,缺乏较强的应试敏感度。
那么学生究竟该如何看待报班这一问题呢?首先要区分教学能力与应试能力,同时也要警惕网上的某些名师,他们其实是被包装出来的,名气虽大,但实际效果欠佳,以至于网上出现这样的调侃,我去年考研跟的是某某老师,今年还得跟他。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