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下册)电子课本可以方便大家随时随地预习或复习课本知识,为此,我们找到了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下册)新教材电子书教材的全部内容,以高清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学习效率。
如需全套电子课本PDF版,请关注公众号“桃李百科”回复:“电子课本”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下册)新教材电子课本在线阅读(此为截图版,获取是高清版)
















六年级上册
-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 知识要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 6 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12 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8 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 6 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12 条棱长度都相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长方体表面积\(S=(ab + ah + bh)Ã2\)(其中\(a\)为长,\(b\)为宽,\(h\)为高),正方体表面积\(S = 6a²\)(\(a\)为棱长)。体积计算公式为长方体体积\(V = abh\),正方体体积\(V = a³\)。还有容积的概念,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类似,但要从容器里面测量长、宽、高。
- 应用拓展:在实际生活中,可用于计算物体的用料面积,如制作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无盖鱼缸需要多少玻璃,就可利用长方体表面积公式计算 5 个面的面积之和;计算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像一个正方体箱子能装多少东西,运用正方体体积公式求解;以及计算容器的容积,如长方体水箱能装多少升水等问题。
-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 知识要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整数表示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frac{3}{5}Ã4\)表示 4 个\(\frac{3}{5}\)相加;分数乘分数表示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frac{3}{5}Ã\frac{2}{3}\)表示求\(\frac{3}{5}\)的\(\frac{2}{3}\)是多少。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例如\(\frac{4}{7}Ã\frac{3}{8}=\frac{4Ã3}{7Ã8}=\frac{3}{14}\)。同时要知道一个数乘分数,积与这个数的大小关系,当乘大于 1 的分数时,积大于这个数;乘小于 1 的分数时,积小于这个数;乘 1 时,积等于这个数。
- 应用拓展:可解决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例如,果园里有苹果树 200 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frac{3}{4}\),那么梨树有\(200Ã\frac{3}{4}=150\)棵。还能解决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如一本书有 120 页,第一天看了全书的\(\frac{1}{3}\),第二天看了第一天的\(\frac{3}{4}\),第二天看的页数为\(120Ã\frac{1}{3}Ã\frac{3}{4}=30\)页。
-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 知识要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已知\(\frac{2}{3}Ãx=\frac{4}{9}\),求\(x\),用除法\(x=\frac{4}{9}÷\frac{2}{3}\)。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数(0 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如\(\frac{4}{9}÷\frac{2}{3}=\frac{4}{9}Ã\frac{3}{2}=\frac{2}{3}\)。理解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如\(5÷3\)可写成\(5:3\),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5:3\)的比值是\(\frac{5}{3}\)。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利用此性质可进行比的化简,如\(12:18=(12÷6):(18÷6)=2:3\)。
- 应用拓展:能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 15 本书,是小红书数量的\(\frac{3}{5}\),则小红有书\(15÷\frac{3}{5}=15Ã\frac{5}{3}=25\)本。还能运用比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如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内角和是 180°,那么三个角分别为\(180°Ã\frac{2}{2 + 3 + 4}=40°\),\(180°Ã\frac{3}{2 + 3 + 4}=60°\),\(180°Ã\frac{4}{2 + 3 + 4}=80°\)。
-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 知识要点:学会运用假设和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解决 “鸡兔同笼” 类型问题时,可假设全是鸡或全是兔,通过计算脚数的差异来求解鸡和兔的数量;在一些物品组合问题中,可根据条件进行等量替换,把两种或多种物品转化为一种物品来计算。
- 应用拓展:解决类似 “买 3 支铅笔和 2 支钢笔共花 12 元,1 支钢笔的价钱等于 3 支铅笔的价钱,铅笔和钢笔的单价各是多少” 这样的问题,可将 2 支钢笔替换为\(2Ã3 = 6\)支铅笔,那么相当于买\(3 + 6 = 9\)支铅笔花了 12 元,从而求出铅笔单价为\(12÷9=\frac{4}{3}\)元,进而得出钢笔单价为\(\frac{4}{3}Ã3 = 4\)元。通过这些策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 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 知识要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例如计算\(\frac{1}{2} + \frac{3}{4}Ã\frac{2}{3}÷2\),先算乘法\(\frac{3}{4}Ã\frac{2}{3}=\frac{1}{2}\),再算除法\(\frac{1}{2}÷2=\frac{1}{4}\),最后算加法\(\frac{1}{2}+\frac{1}{4}=\frac{3}{4}\)。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如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乘法分配律\(aÃ(b + c)=aÃb + aÃc\)等,运用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如计算\(\frac{3}{7}Ã\frac{5}{9}+\frac{4}{7}Ã\frac{5}{9}\),可利用乘法分配律\((\frac{3}{7}+\frac{4}{7})Ã\frac{5}{9}=1Ã\frac{5}{9}=\frac{5}{9}\)。
- 应用拓展:用于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如工程问题。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 10 天完成,乙队单独做 15 天完成,两队合作几天完成?把这项工程看作单位 “1”,甲队每天完成\(\frac{1}{10}\),乙队每天完成\(\frac{1}{15}\),两队合作每天完成\(\frac{1}{10}+\frac{1}{15}=\frac{1}{6}\),所以合作完成需要\(1÷\frac{1}{6}=6\)天。通过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 第六单元:百分数
- 知识要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如\(35\%\)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frac{35}{100}\)。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方法,百分数化小数,去掉百分号,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如\(60\% = 0.6\);小数化百分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加上百分号,如\(0.25 = 25\%\)。百分数化分数,先写成分母是 100 的分数,再化简,如\(45\%=\frac{45}{100}=\frac{9}{20}\);分数化百分数,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如\(\frac{3}{8}=0.375 = 37.5\%\)。会求常见的百分率,如出勤率\(=\frac{åºå¤äººæ°}{æ»äººæ°}Ã100\%\),发芽率\(=\frac{åè½ç§åæ°}{ç§åæ»æ°}Ã100\%\)等。
- 应用拓展:能解决与百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如小明有 80 分,小红有 100 分,小红比小明多\((100 - 80)÷80Ã100\% = 25\%\);已知一个数,求比这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如一件商品原价 200 元,现在降价\(10\%\),则现在价格为\(200Ã(1 - 10\%) = 200Ã0.9 = 180\)元;以及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如小明有 120 本书,比小红多\(20\%\),则小红有书\(120÷(1 + 20\%) = 120÷1.2 = 100\)本。在生活中,百分数广泛应用于折扣、利率、增长率等问题的计算。
六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
- 知识要点: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它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扇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比。例如,从一个学校各年级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直接看出每个年级人数占全校人数的比例情况。学会根据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如已知总数量和各部分所占百分比,求各部分数量,用总数量乘以各部分百分比即可;已知各部分数量和总数量,求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用各部分数量除以总数量再乘以\(100\%\)。
- 应用拓展:在生活中,扇形统计图可用于分析各种统计数据,如分析家庭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从而合理规划家庭财务;分析一个班级学生不同学科成绩的分布情况,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等。
-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 知识要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有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圆,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是正方形),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有一个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圆锥只有一条高。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公式\(S = 2Ïr² + 2Ïrh\)(\(S\)为表面积,\(r\)为底面半径,\(h\)为高),体积公式\(V = Ïr²h\);圆锥的体积公式\(V=\frac{1}{3}Ïr²h\)。如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 3 厘米,高是 5 厘米,表面积为\(2Ã3.14Ã3² + 2Ã3.14Ã3Ã5 = 150.72\)平方厘米,体积为\(3.14Ã3²Ã5 = 141.3\)立方厘米;一个圆锥底面半径是 2 厘米,高是 6 厘米,体积为\(\frac{1}{3}Ã3.14Ã2²Ã6 = 25.12\)立方厘米。
- 应用拓展:能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求圆柱形水桶的容积、圆锥形沙堆的体积等。如用铁皮制作一个无盖的圆柱形水桶,底面直径 6 分米,高 8 分米,需要铁皮的面积为\(3.14Ã(6÷2)² + 3.14Ã6Ã8 = 178.98\)平方分米,水桶容积为\(3.14Ã(6÷2)²Ã8 = 226.08\)立方分米。在建筑、制造等领域,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有广泛应用,如圆柱形柱子的设计、圆锥形屋顶的建造等。
-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 知识要点: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熟悉的问题来解决。例如在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可通过割补、平移等方法将其转化为规则图形来计算;在解决一些分数、百分数问题时,可通过转化单位 “1”,使问题更容易求解。
- 应用拓展:如在计算一个由多个不规则图形组成的花坛面积时,可把各个不规则图形通过平移、旋转等方式转化为长方形、三角形等规则图形,再分别计算面积后相加。在解决 “某工厂去年生产产品的数量比前年增加\(20\%\),今年生产产品的数量比去年减少\(20\%\),今年生产产品的数量与前年相比是增加还是减少” 这样的问题时,可把前年生产产品数量看作单位 “1”,通过转化计算出今年生产产品数量是前年的\((1 + 20\%)Ã(1 - 20\%) = 96\%\),从而得出今年比前年减少了。通过转化策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的创造性。
- 第四单元:比例
- 知识要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2:3 = 4:6\)。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如在\(2:3 = 4:6\)中,\(2Ã6 = 3Ã4\)。会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如\(5:x = 10:12\),则\(10x = 5Ã12\),\(x = 6\)。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路程 ÷ 时间 = 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长 × 宽 = 面积(一定),长与宽成反比例。
- 应用拓展: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比例尺问题,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 比例尺,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可求实际距离,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可求图上距离。例如,在一幅比例尺是 1:4000000 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5 厘米,那么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5Ã4000000 = 20000000\)厘米 = 200 千米。还可用于解决按比例分配、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实际问题,如将一个图形按\(2:1\)放大,就是把图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 2 倍。
- 第五单元:确定位置
- 知识要点: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要明确方向角的含义,如北偏东\(45°\)就是以正北方向为起始边,向东旋转\(45°\)所指的方向。知道描述路线图的方法,要清楚每一段路的方向和距离。例如描述从学校到家的路线,要依次说明每一段路是朝什么方向走,走多远。
- 应用拓展:在实际生活中,可用于绘制地图、描述行走路线、确定物体的位置等。如根据给定的信息,绘制从公园到图书馆的路线图,依次说明每一段路的方向和距离变化;在航海、航空等领域,准确确定位置至关重要,通过方向和距离能确定船只或飞机的位置,保障航行安全。
- 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 知识要点:深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给出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除了常见的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等关系外,还能分析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