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能够顺利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是很多学生在中学时期的梦想和愿望,但有些人却对学生梦想的大学教育提出了质疑。就如同曾经的北大教授钱理群,他就认为中国大学培养的学生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包括他自己曾经任职的北大。
本是人人夸赞的上大学,为何却成了被人质疑的教育形式,这一切的根源在于,进入大学的学生生活的更加自由,学生没有了像中学时期每天有班主任耳提面命的教导,每天面对网络上混杂的各种思想很容易受到影响。
更何况如今社会生活压力大,日益高涨的房价和物价水平,让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不得不想办法为自己谋求更加光明的未来。
什么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利己主义我们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种是受到各种环境影响而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多表现为所作所为的真实目的都是谋求自己的利益,这种人大多不折手段,即使表面看起来是在为他人考虑,但实质上却是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为;
另一种则是以自己的心理和情绪为中心,所做之事都是在为自己寻开心,过多的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而缺少了多外界的接触和与他人的相处。钱教授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但钱理群在2002年退休后把目光投向了更基础的乡村和中学教育。
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为现在我国的大学培养的学生都比较自私自利,他曾公开表示现在我国大学培养出的学生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认为这些人虽然脑子很聪明,但骨子里却非常自私虚伪,如果将来把国家交到这些人手上是十分不利的。
钱理群教授所提出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指的是这些人虽然有道德、有规矩,也有自己的行事准则,从表面看起来也非常体面,但实际他们的原则都是建立在为自己服务、以自己为中心的基础上的。
这些利己主义者甚至会表现出为他人着想的态度,但实际上却在想办法为自己捞好处。用这个批判性的词语来比喻从现代大学毕业的青年,是否过于苛刻了。
新一代大学生为什么会被认为自私
我国的教育形式是相对公平的,只要自己肯努力就能获得向上的机会。但有一部分人却在上了大学后完全放松了自己,不知出于何种心态,上大学后就开始吃喝玩乐,好像要把中学时期努力拼搏而缺少的娱乐补回来。
大学教育更加注重自主学习,更加考验学生对于自我的严格要求和学生的自控能力。那些自控能力强的人就可以很好的约束自己,让自己不要过于放纵,但自控能力差的人就很容易受到诱惑放纵自己玩乐。
很多学生就读的大学都会离家很远,没有老师督促、家长念叨,手机更是普遍,网络上各种信息不论好坏都在流传,辨识能力差的人很容易就被不好的思想影响了。
这些就读期间不好好学习的人,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压力时更容易紧张、焦虑。
现在社会生活压力极大,大学生又是即将迈入社会的群体,对于自己毕业后能不能找到好工作,以后可以过上怎样的生活,难免会感到焦虑。
生活压力很、房价高涨,想要去好一点的城市房价动辄就是一万多一平米,想要住得好吃得好就必须要赚更多的钱。但大学课程设置更加注重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面对社会寻找工作时仅靠大学学到的知识是很难的。
很多公司不愿意培养新人,新人待遇又比较低,公司和毕业生互相看不上,但毕业生又必须在社会上讨生活,他们不得不时刻为自己谋划。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大学生才会被认为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他们想要过的精致,但迫于社会压力,只能自己想办法获得更多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但误解他们的人只看到了他们一面,却没有看到另一面的他们在默默的为社会做事。
新一代青年也是有责任有担当的
国家近几年也十分注重对人民的思想道德建设,随着网络的普及,新思想和新观念也会越来越深入人心,现代青年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
但能够被人不理解不意味着青年人可以随意放纵自我,而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在,在生活压力之下也要有一颗爱国的心,努力生活的同时也要记得回报社会。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达普遍,我们可以更清楚的发现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奔赴在了保卫国家、保护人民的道路上,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用自己的肩膀抗起了一片天。
戍边英雄肖思远,为了国家尊严,在面对外军挑衅时毅然决然的冲到第一线,牺牲时年仅24岁;新冠疫情在武汉突然爆发,一批批“95后”医护人员冲在了一线,他们义无反顾的奔向疫情最严重的地区。
如此多的事例摆在我们面前,当地青年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社会和人民他们的责任心和担当。对于当代青年的刻板印象,也应该有所改观了,在关键时刻,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责任感,平时的所作所为可能只是他们的保护色,是生活所迫。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那些毫无根基就要迈入社会面对各方面即将来临压力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于面对社会的忐忑是要更多的。
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想要自己生活的更好,他们不得不时刻考虑自己的利益,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是他们为了能够挺起腰杆站在社会上而迫于无奈的做法。对于他们,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注,不需要赞扬,但也不能一味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