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浙江师范大学考研的团队
·
(扫码联系老师,免费试听浙江师范大学音乐考研全套课程)
(点击试听↑↑↑)
2025年【浙江师范大学692艺术学理论】真题解析!
材料分析题(共60分)
曹植在《画赞》中提到:“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暴主,莫不悲惋。见篡臣贼嗣莫不切齿。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见忠节死难莫不抗首。见忠臣孝子,莫不叹息。见淫夫炉妇莫不侧目。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是知存平鉴戒者,图画也。
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艺术观点。
在曹植的《画赞》中,呈现出了一种极具影响力的艺术观点,深刻揭示了绘画所蕴含的独特价值与功能。
“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 三皇五帝作为华夏文明早期的贤明君主,他们的形象在绘画中承载着人们对远古圣治的崇敬与向往。当观者面对描绘他们的画作时,内心油然而生的仰戴之情,表明绘画能够将这些传说中的伟大人物具象化,让后人跨越时空,感受到他们的威严与恩泽。这种艺术表达,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简单呈现,更是在传递一种对理想政治和道德楷模的尊崇,激发观者对高尚品德与卓越领导才能的追求。
“见三季暴主,莫不悲惋。” 与三皇五帝形成鲜明对比,三季暴主的形象唤起的是观者的悲惋情绪。绘画以直观的方式将这些暴君的恶行与无道展现出来,使人们对他们的行径感到痛心与惋惜。通过这样的描绘,绘画起到了警示的作用,提醒人们权力的滥用和暴政的危害,促使人们反思历史,避免重蹈覆辙。它成为了一种历史的见证,以艺术的形式将那些黑暗的过往呈现,引发人们对社会公正和政治清明的深刻思考。
“见篡臣贼嗣莫不切齿。” 篡臣贼嗣这类形象,在绘画中引发了观者强烈的愤怒。他们破坏了社会的秩序与正义,违背了人们心中的道德准则。绘画将他们的丑恶嘴脸与行径定格,观者看到时切齿痛恨,这表明绘画能够唤起人们对正义和忠诚的捍卫之情。它强化了社会的道德观念,让人们在艺术欣赏中明确是非对错,对破坏规则和背叛的行为产生坚决的抵制。
“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见忠节死难莫不抗首。见忠臣孝子,莫不叹息。” 高节妙士、忠节死难者以及忠臣孝子,这些人物形象在绘画中激发了观者不同程度的敬佩与感慨。高节妙士的超凡脱俗,让观者沉浸其中,甚至达到忘食的境界;忠节死难者的英勇无畏,使观者为之振奋,抬头仰望;忠臣孝子的感人故事,引发观者的深深叹息。绘画通过展现这些美好的品德和高尚的行为,传递了正能量,激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坚守道德底线,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
“见淫夫妒妇莫不侧目。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 绘画对淫夫妒妇和令妃顺后的描绘,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淫夫妒妇引发观者的侧目,是对不良行为和道德败坏的批判;令妃顺后受到观者的嘉贵,是对美好品德和贤良形象的赞扬。这进一步体现了绘画在引导社会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明确区分美丑善恶,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受到正确价值观的熏陶。
曹植所阐述的这一艺术观点,核心在于强调绘画具有 “存乎鉴戒” 的功能。绘画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将不同类型的人物展现出来,让观者在欣赏的过程中,产生各种情感反应,从而实现对观者道德观念、历史认知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与塑造。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具有社会意义和教育功能的文化载体,在传承历史、弘扬美德、批判丑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命题写作(共90分)
结合你的专业方向,以“艺术的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学术论文摘要少于80字,关键词不多于3个,正文不得少于1500字
以学科教学(音乐)专业为例:
摘要:本文从音乐教育专业视角出发,探讨艺术发展的历程、影响因素及趋势。通过分析音乐教育与艺术发展的内在联系,揭示音乐教育在艺术传承、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促进艺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音乐教育;艺术发展;文化传承
一、引言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璀璨明珠,其发展历程贯穿了人类历史的始终。从远古时期简单的岩画、原始的音乐舞蹈,到如今多元复杂、融合创新的艺术形式,艺术在不断演变与发展。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的重任,更在艺术发展的长河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它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艺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对艺术的传承、创新与传播有着深远影响。深入探究音乐教育视角下艺术的发展,对于理解艺术发展规律、推动艺术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二、艺术发展的历史溯源
(一)古代艺术的起源与初步发展
在人类文明的曙光初现之时,艺术便已悄然萌芽。远古时期,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创造了简单的节奏,这便是音乐的雏形。例如,原始部落的人们在集体劳作时,通过呼喊、敲击物体等方式形成有规律的节奏,以此协调动作、提高效率。同时,早期的绘画艺术也以岩画的形式呈现,这些岩画多描绘狩猎、采集等生活场景,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直观记录。在古代埃及,音乐与宗教仪式紧密相连,演奏乐器、歌唱等活动在祭祀中不可或缺,其音乐风格庄重肃穆。而古希腊时期,音乐教育备受重视,音乐被视为培养公民道德与审美素养的重要手段。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 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 当时的音乐教育涵盖乐器演奏、诗歌吟唱等,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家与艺术家,为西方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古代中国,音乐教育同样历史悠久。周代建立了完备的音乐教育体系,“乐” 成为 “六艺” 之一,其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化民众,使社会秩序和谐。《周礼》记载:“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可见当时音乐教育内容之丰富,对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
(二)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演变
中世纪时期,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艺术也主要服务于宗教。音乐方面,教堂音乐蓬勃发展,格里高利圣咏成为当时音乐的主要形式,其旋律优美、庄重,具有强烈的宗教氛围,对音乐的规范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绘画艺术则以宗教题材为主,画面注重表现神圣、庄严的氛围,人物形象较为刻板,艺术的创新性受到一定限制。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如同一股春风,吹遍了欧洲大地,给艺术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这一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兴起,人们开始关注人本身,艺术从宗教的束缚中逐渐解脱出来。音乐领域,世俗音乐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音乐体裁,如牧歌等。作曲家们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音乐的表现力得到极大提升。绘画艺术更是迎来了辉煌的发展阶段,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巨匠的作品,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巧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轰动,更为后世艺术发展树立了典范。在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中,对古典音乐的研究与传承不断深入,同时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个性,为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储备了人才。
(三)近现代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进入近现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的变革,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音乐领域,各种流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浪漫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等音乐风格各具特色。浪漫主义音乐强调情感的抒发,旋律优美动人,充满激情;印象主义音乐则注重通过音乐描绘出瞬间的印象与感受,和声色彩丰富多变。同时,现代音乐技术的发展,如电子音乐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音乐的表现形式。绘画艺术同样经历了巨大变革,从传统的写实主义向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转变。立体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绘画流派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构图与表现方式,更加注重艺术家内心的主观感受与思想表达。在这一时期,音乐教育也发生了深刻变革,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对多元艺术的理解与欣赏。音乐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传授,而是鼓励学生探索不同音乐风格,尝试音乐创作,为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音乐教育在艺术发展中的作用
(一)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
音乐教育是艺术传承的关键环节。通过系统的音乐教育,古老的音乐作品、演奏技巧、音乐文化得以代代相传。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经典音乐作品,了解其创作背景、音乐风格、文化内涵等,从而将这些宝贵的艺术财富继承下来。例如,在民族民间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各地的民歌、民间器乐演奏等,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得以保存与传承。许多民间音乐艺人通过收徒授艺的方式,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下一代,使得这些传统音乐艺术得以延续。同时,音乐教育机构和学校也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编写教材等方式,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整理与传播,为艺术传承提供了有力保障。以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教育为例,许多戏曲院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戏曲人才,他们不仅学习戏曲的唱腔、表演技巧,还深入研究戏曲的历史文化背景,将戏曲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传承下去。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教育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将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让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二)艺术创新的动力源泉
音乐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艺术创新提供动力。在音乐教育中,学生通过学习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接触到各种音乐元素和创作手法,这为他们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音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尝试新的音乐组合、创作方式。例如,在现代音乐教育中,常常会设置音乐创作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进行音乐创作。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会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尝试将不同的音乐风格、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新颖独特的音乐作品。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在学生时代就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充分培养。如贝多芬,他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打破了古典音乐的传统结构和创作规则,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音乐教育还通过举办各类音乐比赛、创作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创新成果的平台,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推动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三)艺术传播的有效途径
音乐教育在艺术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出大量的音乐人才,这些人才在毕业后走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艺术传播的重要力量。他们可以在学校、社区、文化机构等场所从事音乐教学、演出等工作,将音乐艺术传播给更广泛的人群。例如,许多音乐院校的毕业生成为中小学音乐教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将音乐知识和艺术之美传授给学生,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和了解音乐艺术。另一方面,音乐教育机构和学校通过举办音乐会、艺术展览等活动,向社会公众传播艺术。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还提高了公众对艺术的认知和欣赏水平。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音乐教育的传播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在线音乐课程、音乐教育平台等的出现,使得更多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音乐教育,艺术传播的效率和覆盖面得到了极大提升。通过音乐教育的传播作用,艺术能够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为艺术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当代音乐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面临的挑战
在当代社会,音乐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娱乐方式日益多样化,音乐艺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流行文化和快餐式娱乐,对传统音乐艺术和严肃音乐的关注度较低,这给音乐教育带来了困难。其次,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在音乐教育领域依然存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和教学设备,音乐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此外,现代科技的发展虽然为音乐教育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挑战。例如,网络上大量的音乐资源鱼龙混杂,学生难以辨别优质内容,同时,过度依赖电子设备进行音乐学习,可能会影响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
(二)应对策略
针对这些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首先,要加强音乐教育的宣传推广,提高社会对音乐艺术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举办音乐文化节、艺术讲座等活动,向公众普及音乐知识,提升公众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引导更多人关注和热爱音乐艺术。其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资源的投入,尤其是向教育资源薄弱地区倾斜。政府和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培训音乐教师、配备教学设备等方式,改善这些地区的音乐教育条件。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音乐教育,让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音乐教育资源。此外,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音乐资源,提高学生辨别信息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鼓励学生多参与现场音乐演出、音乐实践活动等,避免过度依赖电子设备。
五、结论
艺术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受到社会、文化、科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音乐教育视角来看,音乐教育在艺术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创新的动力源泉以及传播的有效途径。在当代社会,尽管音乐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通过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依然能够为艺术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展望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音乐教育将在艺术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艺术不断创新与繁荣,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与艺术发展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音乐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让艺术之花在音乐教育的滋养下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