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雄:幼儿教育需要大道至简
开心田螺
2025-03-26 12:15:24
0

朱家雄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幼儿教育需要大道至简

有时,一门学问、一门技术,搞得看似很深奥、很复杂,其实是因为没有看透实质。这就好比在搏击较量中,出招过多是因为多余而无效的招数太多,有效的招数太少;武术高手在搏击时总是一招制敌,击中要害,不会大战300回合才击倒对手。

大道至简意味着“少而精”,博大精深强调在广博基础上的深明。大道至简与博大精深是一对矛盾的关系,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大道至简要博采众长,与其他专业融会贯通,但融贯中西、博采众长只是基础,大道至简还必须再整合创新,去粗取精,抓住要害和根本,融合成少而精的东西。

而今的幼儿教师被灌输了太多的道理,很多还是相互矛盾的道理,结果教师似乎越来越不明白应该做些什么。非但如此,只要教师按照所谓的“道理”去做,大多会被前来评价的人说成是错的,这样的评价也导致了教师越来越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了。

在各行各业中,幼儿教育并非是最复杂的行业,幼儿教师处于这样的境地,也许就在于道理太多,做法不易。如果用一句话归纳幼儿教育的要义,那就是:“既要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又要将幼儿的发展纳入社会需要的轨道。”

教育是一潭深不可测的水为什么很多人都在批评教育?

为什么很多人都在批评教育?从事教育学的研究以后,有个问题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社会上谁都可以批判教育,似乎骂得越凶,就越有水平;谁都可以规划教育蓝图,似乎讲得越离奇,就越高屋建瓴。甚至让人怀疑,教育是否有真谛,是否很神圣,因为但凡真善美的东西都是不容被人谩骂,甚至被人亵读的。

设想有一谭水,水很浅,一眼看得见底,围在水潭边上的一群人也许不会轻易说出这潭水到底有多深,因为它的深度可以用工具测量出来,说水有多深的人究竟是对的还是错的,很容易被人验证。

相反,如果有一潭水,水很深,深不见底,深不可测,那么围在水潭边上的一群人也许可以“爱怎么说就怎么说”,甚至可以“胡说八道”,有时谁说得离奇,还会被人认为是“高手”,因为难以认定他的说法究竟是对的还是错的。

也许人人都想成为人间“高手”,希望自己的话有人听取,有人欣赏,有人赞扬,这情有可原。但是,人不可胡乱说话、无所畏惧地说话,否则小则缺失人格,大则危害社会。

其实,教育就是一潭深不可测的水,一潭变化无穷的水,既有规律又无规律,既是艺术又非艺术。教育不是谁都能想得明白的,也不是谁都懂得该怎么做的,真正能够把握这潭水的人少而又少。

可笑的是,不知深浅的人太多,还自以为得意。

如果把幼儿教育比作大象

盲人摸象几乎是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国王要求大臣牵一头大象到盲人们的面前,让这些盲人们用手去摸,然后问他们“你们所摸到的象是什么?”

摸到象牙的盲人说,大象体形像萝卜的根;

摸到象耳朵的盲人说,大象是装盛垃圾的簸箕;

摸到象脚的盲人说,大象是舂米的石臼;

摸到象背脊的盲人说,大象是麻衣;

摸到象肚子的盲人说,大象是陶器;

摸到象尾巴的盲人说,大象是麻绳。

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常被人用来比喻人们对事物往往一知半解,没有在全局上对事物进行判断。而这个故事常常可以用来比喻学者争论学术问题。

学术研究的对象可以比作为一头大象。之所以要研究,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而且研究的结果是追求相对真理的过程,而不是得出完全具有真理性的结论。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将牛顿的三大定律否定了,相对论也一定会被以后的理论所否定。

学者可以比作为“盲人”。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用自己的手去摸大象,通过探究,分别解释“大象”究竟是什么。因为他们的立场不同,经验各异,他们对同样的“大象”会有着不同的解释。他们每个人都讲了部分的真理,却都没有人真正讲出大象究竟是什么。

他们争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人对大象究竟是什么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思考。

基于这样的比喻,至少可以对从事幼儿教育研究的学者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 幼儿教育就像是一头大象,一些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探究幼儿教育究竟是什么,应该做什么。

● 因为每个学者站立的立场不同,经验不一,研究方法各异,所以会对幼儿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结论,这是正常的,无可非议的。他们之间的交流、争论、分享和妥协有益于人们拓展视野,有益于人们对幼儿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

● 学者可以各抒己见、平等待人,却不可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甚至粗暴地打压别人。因为他们必须明白自己只是“盲人”,至多只是讲了“部分真理”。

● 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而言,可以听取学者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但是切不可全盘接受,因为理论不等于实践,而且这些理论本身也不完全是真理。

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道理

盲人摸象中的六位盲人站在不同的立场,摸到了大象的不同部位,将大象解释为不同的东西。将人们对于教育的看法也比作“盲人摸象”,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人的立场决定了他们对“大象是什么”的解释。

● “盲人”一:政治家,关注教育如何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关注如何通过教育维护社会稳定。

● “盲人”二:生态学家,关注文化生态,即教育如何有益于文化传承。

● “盲人”三:教育学家,关注教育自身的价值,如人的自身发展等。

● “盲人”四:家长,关注孩子的成功。

● “盲人”五:教师,如何处理两难问题,既要保证孩子的学业成绩,又不可让他们负担过重。

● “盲人”六:孩子,想玩。

因为六位“盲人”可以各说各的道理,他们可能为了“大象是什么”争论不休,最终也不会有共识。于是,要看究竟是大道理还是小道理,长远的道理还是眼前的道理,政治家的道理还是普通人的道理,学者的道理还是实践者的道理,大人的道理还是小孩的道理……

教育实践不能只是“坐山论道”

“坐而论道”常被人用作贬义词,意思是光坐着空谈大道理,并不付诸于行动。这个词同时暗示,连坐在什么地方也没有交代,那么必定只能是空谈。

如果这个词改为“坐山论道”,可能就是一个褒义词了,因为表明了有一个明确的坐的地方,那就是“山”。如若将这个词再特定化,例如变成了“崂山论道”,那么意义就更明确了,确定了谈的是与崂山有关的道理。这就是一句大白话“屁股决定脑袋”所说的:坐在哪里,就说那里的道理。

学者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的人,这就是所谓的“学术立场”。一个没有立场的人,不会成为一个学者,至少称不上是一个合格的学者,只会是一个“滥竽充数”的人。

因为有立场,就会有与立场一致的“视野”,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都来自于此。不同立场的学者坐在不同的“山”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都不一样,于是他们各说各的道理,遇在一起,争论哪个道理更有道理,这就叫“百花齐放”,叫“学术争论”。真理在哪里,辩论后可能清晰,更多的可能还是不清晰。

幼儿教师和园长不是“坐山论道”的人,他们可以听一些“坐山论道”的人说的道,因为这些人坐得高、看得远、想得多,也许会让人悟到一点道,但是这些道到底能否落在地上,还是件很不确定的事情。

幼儿园课程就是一件将“道”变成“幼儿教育实践”的事情。“道”来自于坐在不同山上“论道”的人,但是“道”还来自其他许多方面,因此将“道”变成“幼儿教育实践”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像“坐山论道“那么纯粹、那么超脱、那么单凭想象和自圆其说。

本文源自朱家雄教授著作《俗话幼儿园教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网络主播点亮暑期时光,教育自媒... 盛夏假期,当高中生们暂别校园课堂,一支由苏州大学学子组成的教育自媒体青年初创团,以 “网络主播” 的...
以爱为帆,以韧为桨!他做到了 8月23日至28日,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举办,来自青岛十六中的张宇顺老师表现突出,在中学...
2025年招生极不干净的6所9... 总结2025年高考填报志愿的经验,发现今年各地高校为了提高生源质量,为了能让录取分数线变得更加好看,...
小学老师被评末位被调到后勤,今... “校长一句话,我十年白干。”这句看似戏谑的话语,背后却蕴含着基层教师们长久以来的心酸与无奈。在临沂,...
观澜第二小学改扩建工程完工 立... 位于深圳市龙华区福城街道观澜大道180号的观澜第二小学改扩建工程近日完工,办学规模由30班/1350...
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幼儿园:厚植... 9月3日上午,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幼儿园组织全体幼儿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
玉树州红旗学校“阳光分班”筑牢... 9月2日,玉树州红旗学校举行2025届秋季新生“阳光分班”现场会,300名新生、家长代表及班主任代表...
索靖月仪帖书法欣赏与赏析 月仪帖是西晋著名书法家索靖创作的一篇以十二月季节变换为线索,书写问候与祝愿内容的草书书法作品。由于月...
开学季 锡山公安准时“报到” 本报讯(通讯员 金诚)暑尽秋来,又是一年开学季。无锡市公安局锡山分局把好安全关、站好护学岗、上好第一...
开学季,捋顺娃开学后的“坏情绪... 开学季 捋顺娃开学后的“坏情绪” 各位亲爱的“神兽饲养员”们,经过一个暑假的“亲密无间”(可能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