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最疼爱自己孩子的,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有用之人。但如果在教育过程中,言语不当,却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尤其在孩子做错事需要批评的时候,很多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一颗平常心和孩子交流,不能因一时冲动就语言攻击孩子。
1
不要对孩子用威胁语言
父母们总是无意间会说威胁孩子的话,也许是气话,只是希望孩子能懂事,不再哭闹,但是却用了极端的方式。
父母不可能把孩子丢掉不管他,也不可能再也不爱孩子。但是在孩子心里却不这么认为,他会天真的以为妈妈再也不爱她了,要失去妈妈了。
可以和孩子沟通,可以去教育,但是绝对不能威胁。威胁的话实际上就是在对孩子施加冷暴力。仿佛在告诉孩子,我对你的爱是有条件的,必须按照我的意愿去做事我才会爱你,这样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2
不要对孩子冷嘲热讽
"你可真行!竟然做出这种事!"
"你不是男子汉吗?男子汉也哭啊?”
在孩子做错事或者遇到挫折时,需要的是父母的关心,父母可以帮忙孩子分析眼前发生的事,而不是一味的讽刺挖苦。孩子这时内心非常脆弱,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关爱,同时学会让孩子自由的表达情感也非常重要。
如果经常对孩子说这种话,孩子可能会变得自卑,不再愿意和家长分享心事,也不愿意再表达自己的情感。
3
不要对孩子用太专制的语言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我是你爸,你不听我的听谁的?"
家长很多时候会拿自己当权威,认为自己有人生经验就可以对孩子的人生指手画脚,却不知这样的语言会让亲子之间的关系拉的更远。
4
不要过多地拿孩子和别人比较
"你看看你们班的某某,一样都是孩子,你怎么差了那么多。"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存在,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经常拿孩子和别人比较,本身就会放大他们的缺点,引发孩子的叛逆,让孩子产生挫败感,让他们认为父母对自己失望了,而自暴自弃。
如果想让孩子改变,家长可以心平气和的说出自己具体想法,和孩子平等的沟通。也要承认每个孩子之间是有差距的,要多鼓励孩子,肯定孩子的优点。
5
不要总是忽视孩子的话
"我忙着呢,没事别烦我。"
"去去,一边去,我现在没空搭理你。"
很多家长在自己忙的时候会失去耐心忽视孩子,久而久之会让孩子产生一种父母对自己不重视、漠不关心的感觉。
如果家长真的特别忙,可以温和的告诉孩子,但不能用不耐烦的语气敷衍孩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既是孩子的陪伴者,也是欣赏者,要欣赏孩子的言行并且多倾听孩子的心声。更是引路人,要在孩子有烦恼时引导他正确的方向。
来源:综合整理自网络
编辑:王新 胡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