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方一言
近些年来留学是个热词,很多学生都选择出国深造,而且他们也认为中国的教育没有外国好,尤其是一些学问高知识分子的更是认为美国教育是学界的典范。他们把美国教育称之为先进的教育,并且无比推崇。而且他们有这样一个观念,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美国的先进教育。众所周知,中国的教学一直受人诟病,很多人都说中国的应试教育培养不出来真正的人才,在走出学校之后,中国的高分学生势必会被社会所淘汰。而美国的素质教育则会培养出创造性人才,那么中国向美国学习教育,进行教学改革,"以美为师"到底对不对,让我们来看看吧!
一、"以美为师"真的行之有效么?
中国教育之所以被不看好,主要由于它的应试教育太过于强大,从小学到大学都一直只注重书本上的知识,但是实际操作能力却很低。而且中国的中专和大专的教育上大多只注重专业技术的培养,知识储备太过于狭隘,而且中国教育多数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的,因此很多人提倡我们要教育改革,学习美国的素质教育。但是在美国,却恰恰相反,美国人经常说自己的教育有很多的缺陷,现在能在美国报纸上看到一些说美国教育不好的言论。但是在中国,恰恰相反。美国教育对于中国及其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他的教育方式是非常行之有效的,被称为教育上的范本。
舆论的压迫是非常害怕的,中国的教育在社会舆论下的争论相当大,甚至一些中国家长,也批判中国教育的弊端,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有大量的作业,学校的一些事情与成绩有关,作业繁重,导致家长的压力也大,上了高中,孩子开始报大量补习班,说句实话,补习班能够在当今社会上有如此大的市场,都与是应试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从孩子一出生,上大学,高考就伴随其一生。高考成为每个学生,每个家长,每个家庭一个很重大的事情。高考改变命运,是无数农民子弟的出路,也是每一个普通人所要经历的必经之路。记得有一篇文章中,美国学者,教育家指出,美国学习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因为中国人希望采纳美国式的教育理论。是一种教育交换,希望能够改变中国这种只输出的固化的教育体制,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在教育上先发制人,从而能够压制住中国的发展,减少中国对美国的威胁。
教育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一个人从小学习什么,他就会变成什么样子。记得当初日本侵略中国时,尤其注重教育的力量,大东亚共融体,实则是想从思想上控制中国,达到更好的侵略效果。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他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是从思想深处对一个人的影响。重视教育势在必行。
二、打破传统,改革教育
面对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必须要有所改变,所以新课改提出的教育改革是值得肯定的,首先我们要从高考入手,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高考得以重新恢复。从起初的文理分科,现在的可以自选科目,可以看出教育在进行改革,从刚开始注重英语的发展,现在注重提高传统文化的比重,中国教育对于自己国家的肯定也在不断的提高。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还有很多的问题,在数学教育上,我们国家的教育方法太过于固化,常常只是通过死记硬背,熟记公式,而且我们还奉行题海战战术,为只有通过大量重复的做题才能够去解决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其实是这样的做法恰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从小学我们的学生就开始熟练地背诵99乘法表,上了高中我们就各种狂刷高考押题卷,我们认为只要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知识,那么我们就可以应对高考。却忘了我们以后面对的是社会上的各种问题,变的是我们的创造力,发展力和想象力,讨厌的是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而不是单单凭借分数。
在高中的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可以将书本倒背如流。而学生的学习只需要完成大量的练习作业和试题,通常我们所收上来的作业答案全部都是一样的,老师常常说我们的思维被固化了,其实是中国教育太死板了。现在我们强调灵活与创造,一定要发展我们的思维能力,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说到创新,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在各个领域,都没有太大的发展,国家的产品通常都被标有中国制造的标志,可是我们要区分制造与创造的区别,这是有很大的差距的,现如今,我国连一支笔芯的笔头都造不出来,其原理都是依靠其他国家,我们有的只是大批大批的工厂,我们有的只是十分廉价的劳动力。现如今在大学校园里,常常有这样一些项目,学生创业技术大赛,对参赛者或获奖者都有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一些项目的开展,大的提高了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为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一些非常必要的平台,这些机会都是学生们非常想要得到的。一些大专院校还设计有技能竞赛专业比拼,这些都是教育在不断发展,不断进行改革的表现。一个创新型中国,正在慢慢地向世界走来。
三、素质教育慢慢出现
美国提倡素质教育,难道中国就没有吗?其实不然,只是中国的素质教育太过于保守,使得国人常常抱怨,在美国的一个学校里。学生因为成绩低,教育质量不高,所以校长把一些社会实践课通通都取消掉,增加文化课,例如数学和英语。遭到了人们的抗议,美国大部分家长提出这样的质疑,怎么能不交给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这位校长的回答是这样的:如果学生连基本的写字,认字都不会,如何能在社会上立足?如果一个学生连基本的说话和算数都不会,他也就没有在社会上生存的本领,将会被社会淘汰。
所以说中小学生的教育着重注意文化课程是必要的,但是素质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好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两者都交,两者都平衡,但是基础课程一定是必须要的。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们要开设德育课,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社会价值观。一个重要的做法就是教育者自身素质的培养,为学生做好榜样。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也值得我们重视,素质包含的方面很多。我们说学生的品德素质很重要,但是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和基本纪律也是包含在素质方面的,这个方面着重体现在,一些比较贫困落后的地方,资源少,学生学习成绩差等这些地方的学校就更需要这方面的素质教育。一些乡镇上面的学校,学生的生源比较差,是对这些纪律问题都放任不管,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对于那些上课不听讲,纪律性较差的学生,他们选择不管不顾。这是我们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同时在培养老师方面,我们不能只着重于教会学生专业课,同时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学生的朋友。良师益友是老师的追求,也是学生的福音。最后,学校教导处的老师应该带领起学生,做好引导,而不是做一个只会吓唬学生的领导。
其实不论是什么教育,他的目的就是在于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今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教育理念的提出,不能只是像他的名字一样美好,最终还是要落到实处,要在实际发展中有所用处。古代选拔人才的方式,通过一层层的考试,从乡试会试到殿试,从秀才举人到状元,能看出他重视考试,现在提出了快乐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不管是对学生的心理还是生理是具有很大帮助的,培养出的人才也是有发展希望的。
教育上不能有歧视化,教育要公正公平。人们常说高考是人一生中最公平的一件事情,不看你的背景,不看你的出身,只看你的成绩。但是这只是一个结果,在过程中就不得而知了。如今美国已经步入了所谓的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美国人在社会里的能力的重要标志以上不上大学,上什么样的大学为依据。其实这与中国的现实情况很相同,如果上一代的社会能力强,那么下一代的社会能力也不会差到哪里。父母享受的教育资源会延续到子女身上,从而间接地造成了贫富差距分化,所谓的公平只不过是一代接着一代的延续。中国现今的教育市场也是如此,学校按区域划分,上学很容易,是要上好的学校却很困难,他对学生的家庭,居住地,都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想一些就近入学就很有可能成为了洗钱洗权的工具,么贫富分化,权力分化也就出现了。
教育是一个国家精神源泉,一个国家如果从精神上枯竭了,那么他可能也就没有什么发展价值了,对于教育我们可一点都不能马虎。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教育事业发展创新,为国家家发展人才作出贡献,才是他的主要责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