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许是参悟到这一点,那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女学霸才会弃绝红尘烟火,转身投入青灯古佛常相伴的佛门生活之中,不再留恋这滚滚红尘。
金榜题名入清华
1995年9月,她进入清华大学学习。那年新生入学,在她身边的是另一群意气风发的学子,是啊,那是中国最顶尖的学府,代表着中国最全面最好的教学资源。而他们这些人,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中的佼佼者。清华大学,自始至终都是数十万学子的梦。
和很多人的选择的热门专业不同,她所选择的是一个在如今看来也比较冷门的哲学专业。哲学学的是什么?伦理、宗教、心理学和历史等。在哲学研究范畴内的,人物精神分析价值,语言存在等缥缈的问题令许多学哲学的人头疼,又令不学哲学的人望而却步。
清华大学
回顾历史上有名的哲学家,中国的孔、孟、老、庄自不必说,外国的,也有康德,黑格尔等等,他们都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们的思想和语言至今影响着人们,他们是中国发展的浩瀚星辰中璀璨的明星。
只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也只出现了一小群影响深远的哲学家,可见这门学问的艰深晦涩。因此他在求学的4年里,并没有参悟一些她所困惑的问题也显得不足为奇。
因此,她那求真求实的心,促使她走向佛门,在这个宗教的梵音里寻求内心的答案。
落发秦岭。
既然内心已经有了向往,她就决定摒弃三千青丝,遁入空门。
不难想到,她的父母亲人当时是如何的震惊。清华毕业的她原本前途一片光明,却要选择远避尘世。只是,自己的命运终究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她既已做出决断,就不再踌躇。
她的削发之地,是有“华夏文明的龙脉中的一脉”之称的终南山。也正是在这里,她获得了人生的第二个名字,也是要余生一直使用的名字——智宏。
佛门清修无疑是清苦的。僧人们必须要严格约束自己,那约束不仅有饮食的寡淡,还有对物欲的克制。一件衣服缝缝补补,变成了百衲衣。连裤子、袈裟甚至是袜子也是随处可见补丁的的。
可是常人眼里的辛苦修行却是她甘之如饴的。她会按着时令在寺院里种上蔬菜瓜果,并在丰收之际享受自己辛勤耕耘的成果。一边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一边不忘初心,寻找人生的答案。
佛曰,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她的心从未变过,因此即使别人觉得寡淡的生活,她也过得很满足。在云海寺早课的佛语呢喃和晚课的阵阵木鱼声中,时日悄然溜走。渐渐的,曾经的智宏小僧变成了智宏大师。那些在清华谈笑风生的日子,仿若昨夜的梦。
为人父母。
修行之人如何为人父母?
在2001年的一个晚上。身处寺庙中的智宏大师,听到了寺庙门外传来孩子的嘤嘤哭声。于是她将孩子招进庙中,而后寻找她的父母。可是过了几天都没有人过来找这个孩子,也没有任何地方传来有父母丢失孩子的消息。
此时的她如何还能想不到——这孩子是个被父母遗弃的患病的女孩。许是佛门的慈悲心指引着她。她动了慈悲的恻隐之心,决心将这个孩子留下来抚养。
神奇的是,这孩子在佛门净地成长的过程中,身上的疾病竟然也渐渐好转。
在智宏大师收养了这个小女孩之后,寺院门口就会陆陆续续的出现一些被人遗弃的孩子,他们大多身患疾病。
佛家人慈悲为怀,自然不忍心将这些幼小的生灵,置于荒郊野外。于是她将这些被遗弃的小孩全部收养在寺中。这些年她收养的小孩前后总计一共有26个,其中24个是女孩,两个是男孩。
终于,在寺院中一众僧人的陪伴和智宏大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第一个被收养的孩子不仅健康地长大成人,还顺利地进入了佛学院校,成了佛学的研究生。而剩下的孩子中,已经有19个进入佛学类院校学习。
对于这些被抛弃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亲生父母并没有尽到为人父母的职责,却狠心地将他们抛弃。最后却是智宏大师给了他们属于父母的爱与关怀。
她说:“如果看到孩子的苦难,却视而不见,念佛又有什么意义”。
她不曾结婚生子,却成了26个孩子的母亲。
出家为僧的清华女学霸
她从不干涉孩子们对未来的选择,这些孩子就读佛学类院校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或许是因为他们是沐浴着佛门的光辉成长的,对于佛门生活有了一些感悟并且想要深入的研究佛门经典;也或许是他们受到智宏大师宁静淡泊的心态的影响,觉得学的佛门生活也有有趣之处,因此想留在佛门。
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会对这个如同他们再生父母一样的人心怀感激。
寺中现状。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的爆发,坐落于四川仙女山山顶的云海寺,如今也成了网红寺庙。而它的出名正是由于寺庙中修行的学霸僧团。智宏大师只是其一,寺庙之中还有其他曾经是学霸的大师。
寺中的30名僧人,平均年龄只有29.5岁。其中有7名本科,2名硕士,1名博士。出家之前他们的身份,有银行职员,大学老师,医务工作者等等。
可见他们并不是在红尘中无法过活,而走投无路才选择遁入空门,他们之所以出家,是因为,感悟到了佛法的精深和有趣,并且想要深入研究。这才选择的剃度出家。因为学霸僧团入住修行而名声大噪的云海寺,如今香火比以前鼎盛了许多,相信僧人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其实,摒弃红尘喧嚣而选择进入佛门的人还有很多,如:清华博士毕业的张明光、北大毕业的明海法师等。佛家常说: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我们没必要去刻意追逐外界环境的清净,如果能做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就已经是极好的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