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常说,习惯成自然。一个人的习惯一旦养成,甭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想改那都难如登天。
在孩子成长过程里,吃饭习惯看似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却对他们性格塑造和未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可不少家长在这方面太过大意,觉得孩子吃得开心就万事大吉,却不知这背后藏着大学问。
一,被宠溺的孩子,吃饭习惯得改
在生活里,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家人围着孩子转,追着喂饭是常态。孩子想吃啥,家长立马就给弄,不吃青菜,行,那就只炒肉;不喜欢吃主食,没问题,各种零食随便吃。长此以往,孩子被宠溺得不成样子,吃饭全凭心情。
这种被宠溺养成的吃饭习惯,对孩子的未来极为不利。孩子会变得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觉得所有人都得围着自己转。到了学校或者社会,一旦别人不顺着他,就容易产生挫折感,影响人际交往。
而且,过度依赖别人喂饭,自理能力也得不到锻炼。我邻居家孩子都上小学了,吃饭还得大人哄着喂,在学校午餐时,别的同学都能自己好好吃,他却挑三拣四,还等着老师喂,这让老师和同学都很无奈。
所以,家长们别再宠溺孩子的吃饭习惯了,得让他们学会自己动手,按时吃饭,不挑食不偏食,这样才能培养出独立、自律的性格。
二,脾气暴躁的孩子,吃饭习惯要更正
有些孩子吃饭时,稍有不顺心就大发脾气。饭菜稍微烫一点,就把碗一扔;想吃的菜没上桌,就哭闹不止。家长们要是不及时纠正,孩子的脾气只会越来越暴躁。
这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谁都不喜欢和脾气暴躁的人相处,孩子在学校里如果总是因为吃饭这类小事发脾气,很容易被同学孤立。
而且,长期暴躁的情绪也不利于孩子集中精力学习。就像我家亲戚的孩子,每次吃饭都要折腾一番,稍有不如意就哭闹喊叫,在学校里也因为脾气不好,没什么朋友。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在吃饭时保持平和心态。比如,当孩子发脾气时,不要立刻满足他的要求,而是等他情绪稳定后,再和他讲道理,告诉他正确的表达方式 。
三,饮食习惯过于糟糕的孩子,吃饭习惯必须纠正
还有一些孩子,饮食习惯简直糟糕透顶。喜欢吃垃圾食品,什么油炸的、高糖的,一顿不吃就难受。每天不好好吃饭,却把薯片、辣条、可乐当主食。长期这样,孩子的身体发育肯定会受到影响,肥胖、营养不良等问题都可能找上门。
而且,糟糕的饮食习惯还可能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进而影响学习能力。孩子没摄入足够的营养,上课就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比如,班上有个孩子,特别爱吃汉堡、薯条,很少吃蔬菜水果,结果经常生病请假,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父母一定要重视起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粗粮谷物,少吃垃圾食品,定时定量进餐,这样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充足的营养,让他们有健康的身体去追逐梦想。